第A1版:要闻总第447期 >2019-03-29编印

11年前,为圆父辈三代人的“故乡梦”,他放弃高薪工作毅然决定回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新胜镇南刊村村主任龚睿——
让青春在脱贫攻坚中飞扬
刊发日期:2019-03-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龚睿发展黑猪养殖,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龚睿发展黑猪养殖,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全媒体记者赵晨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或在梦里,或在笔端,故乡总是寄托着人们浓浓的相思之情。11年前,为子承父业、圆父辈三代人的“故乡梦”,刚大学毕业的龚睿,放弃了高薪的工作、优渥的城市生活,毅然决定回到故乡发展,用青春去丈量、耕耘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带领新胜镇南刊村百姓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改变家乡面貌。

尽心做好扶贫工作 用心兑现脱贫承诺

  2008年,龚睿带着一腔热血回到新胜镇南刊村任村主任。“我的爷爷曾经是南刊村的村主任,父亲也当过村干部,他们都曾为了家乡发展洒过汗水。现在我也想继承他们的梦想,扎根农村,用毕生精力来服务家乡百姓。”说起回到家乡的初衷,龚睿满脸真诚和期待。
  为了准确掌握村里的情况,龚睿挨家挨户去了解,南刊村大大小小的路被他反反复复走了无数遍,哪家有几口人、因何致贫,他都了如指掌。
  村里有一名贫困户叫陈万,一直以来身体不好,一儿一女都在外地打工,3年前查出患有尿毒症后,高昂的医疗费让陈万一度放弃治疗。龚睿了解到陈万的情况后,三番五次去陈万家里,耐心地对他进行开导和劝说,使陈万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为了解决陈万的看病费用和生活环境,龚睿积极帮他申请贫困户低保和D级危房改造,从此陈万的医疗费有了保障,住房也焕然一新。
  前几年,村民龚建奎想要发展产业搞养殖,奈何没资金。龚睿听闻后立马忙前忙后地帮他申请小额贷款,当5万元资金下来后,他又帮龚建奎报了养殖培训班。如今龚建奎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不仅成功脱贫摘帽,还在镇上买了新房,一家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扶贫不是简单的帮扶,而是真正帮助村民解决问题。”龚睿在担任村主任的9年时间里,帮助村民进行D级危房改造10户、硬化公路11公里、引进2家农业企业,解决百姓就业5500余人……他尽心尽力做好扶贫工作,用心兑现服务家乡的承诺。

发展黑猪养殖产业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解决好当下村民的生活问题,也要解决好长远发展问题,发展增收致富的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出路。”龚睿说,在多年的扶贫工作中,自己逐渐意识到,想要建立一条长效的增收机制,光依靠上级的扶贫政策远远不够,南刊村要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才能实现稳定脱贫。
  新胜镇的罗盘山黑猪已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和良好口碑,在全国各地很有名气。龚睿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何不搭乘罗盘山黑猪的顺风车,在南刊村也发展黑猪养殖。于是,龚睿将全部积蓄投入在黑猪养殖的发展上。几个月时间,他完成了土地流转、学习了养殖技术、并注册了公司。2018年1月,潼南区共润农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日前,记者来到南刊村3组黑猪养殖基地,十几头黑猪正在山上开心地玩耍。“我们培训了一头猪王,每天它会带领着其它黑猪到山上玩耍,天黑之前又会带回猪圈。”村民杨秀英笑着说,我们平时看着就行了,工作很轻松。
  不远处的田地里,几名村民正忙着在田间收割野菜。龚睿告诉记者,养殖场的黑猪都吃的是粗粮,所以他流转了100多亩地专门种植玉米、野菜。农忙时村里的贫困户还可以到基地务工,每人会拿到50—80元的报酬。
  “我们公司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目前已经吸纳了4户贫困户入股,每年贫困户可以分得至少2000元的保底分红。加上务工费,每年可以为他们增加5000元以上的收入。”在龚睿看来,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增强合作社管理和运营能力,又开拓了贫困群众的视野,鼓舞贫困群众的信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从“等靠要”懒惰思想,逐步转变到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改变。
  “今年我预计把黑猪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以上。把小猪托管给贫困户,再以保底价格回收,这样贫困户又多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渠道。”龚睿说,未来,他将继续依靠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