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420期 >2019-02-26编印

区救助站引入“人脸识别”开展寻亲服务
刊发日期:2019-02-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米莲)滞站人员寻亲工作一直是区救助站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及时准确地查询到受助人员的身份信息,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受助人员能否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
  近日,区救助站为推进寻亲工作加快发展,提升受助人员身份核查和寻亲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受助人员服务,在定向发布“今日头条”“QQ群”“微信群”等多种常态化寻亲方式基础上,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与渝中区公安局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依托警用“人脸识别”系统,帮助对那些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获得有效身份信息的智力障碍、老年痴呆、聋哑人、疑似精神病等受助对象找到亲人重返家庭。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受助人员身份信息的比中率,开创了寻亲工作的新局面。据了解,从2018年初到现在,通过此技术,对区救助站长期滞留的22名受助人员依次进行“刷脸”比对查询服务,共甄别、筛选出13条相似度90%以上的人员信息,最终成功帮助9位长期滞留受助对象找到家人。
  “下一步,我们将运用‘人脸识别’这项技术,拓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对新入站的身份信息不明人员进行甄别,对长期滞留在站的受助人员重新拍照,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再甄别,力争让更多的受助人员早日回家。”区救助站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