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420期 >2019-02-26编印

招聘套路层出不穷 请擦亮你的双眼
刊发日期:2019-02-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招聘会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防骗知识。

招聘会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防骗知识。


  

全媒体记者王鹏

  随着春节的结束,潼城迎来了用工求职热潮。一些不法分子将目标瞄上求职大军,各种骗局让人防不胜防。区人社部门提醒大家,找工作一定要擦亮眼睛,通过正规的渠道找工作,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去年8月,毕业于主城一所财经类学校的小严认识了一名柳姓的男子,柳某自称认识某银行相关领导,能够给其办理银行柜员工作,但是需要一些“中介费用”。求职心切的小严信以为真,先后以现金和微信转账的方式给该男子送去人民币8000余元。可是钱汇过去好长时间,工作的事情却一直没有着落,柳某也不见了踪影,这让小严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遂向警方报案。
  其实像小严这样因为轻易相信“有关系”而被骗的人还不少,滴滴司机王师傅也是一位受害者。因为多次用车,王师傅与谎称是某机关单位的周某熟识了起来,周某看到王师傅为刚毕业的女儿找工作心切,以帮助为其女儿找工作为借口,先后多次骗取王师傅现金总计近万元。
  记者走访了解到,潼城掉入求职陷阱的求职者可不在少数。求职心切相信“关系”易受骗,不少违法犯罪分子就是利用了许多人坚信只要有“关系”、有“门路”就能获得好工作的心理,吹嘘自己的神通广大,以疏通关系需要“办事经费”为由行骗。
  春节过后,政府相关部门都会组织大型招聘会,本报提醒广大求职者,要通过正规渠道找工作,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在应聘过程中,要留意招聘地点,多了解招聘单位的真实情况,那种很容易就面试通过,并承诺高薪的,不要轻易相信,骗子的目的在于骗取钱财,只要涉及钱物付出的就一定要谨慎对待,一旦被骗要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警方报案。另外,求职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将本人的身份证、暂住证等有关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防止被骗子以此要挟。
温馨提示:谨防9大求职陷阱
  1.不要轻信路边的招聘信息(广告)。
  2.不要糊涂交费,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
  3.到中介找工作要看三证(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证),一般正规的中介都会把以上牌证挂在显眼的地方,而且合法中介提供的投诉电话都是劳动部门统一的投诉电话。
  4.不要贪图小便宜,那些非法中介常常以找不到工作不收费为幌子,乘机向求职者敲诈勒索。
  5.警惕“高薪诱惑”。一些骗子公司专门在写字楼租房,打出“高薪”但要求条件又很低的“招聘启事”,以此诈骗那些求财心切的求职者的钱财。
  6.多渠道求职,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中介机构上。有些不良职介所的主要目的就是收取求职者的各项费用,却很少提供有效的服务,建议求职者尽可能地直接到用人单位求职。
  7.交费一定要发票,一定要向收费的职介机构索要税务局或财政局核发的正式发票,便于向有关部门投诉。
  8.警惕“扣证件”。一些不良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借保管或经办社会保险、申办工资卡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她人,需要提供证件复印件的,要注明具体用途。
  9.警惕非法传销。非法传销一般以亲友推荐的途径传播,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