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熟练地操作无人机为农作物喷洒农药。
陈伟向学徒讲解农机相关知识。
陈伟在培养新农机手。
全媒体记者赵晨城
“用无人机打药效率真是太高了,10亩地十来分钟就打完了,喷洒均匀,真是又快又好!”不久前,梓潼街道新生村种植户张大爷,在亲眼见到长丰农机合作社的无人机喷洒农药后啧啧称赞。
指挥无人机飞行作业的,是长丰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陈伟。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无人机的飞行方向,双手灵活地操作遥控器。无人机在他的操控下高效地完成了整个油菜地的农药喷洒任务。如若不是听旁人提起,记者很难想象眼前这位操作娴熟、身材壮硕的农机手,曾经是一名乡村医生。他是如何从一名医生转身成为出色的农机手呢?陈伟向我们讲述了他与农机化事业之间的不解之缘……
种地难 暗自立誓搞农机
1994年读完医学中专的陈伟回到崇龛老家,跟随父亲做了一名乡村医生。然而,除了每天陪父亲外出应诊之外,陈伟家10多亩的水稻田让他苦恼不已。
“每年最累的时候,就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家三个主要劳动力,天不亮就下田用镰刀割水稻,在齐膝深的烂泥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来走去。”陈伟说到,那时候他们用的都是最原始最传统的收割方式,把割好的水稻扎成小捆状平铺在田间稻茬上,等到太阳出来,晒干露水后,再逐一将稻束进行人工脱粒。
“水稻脱离是个辛苦活,得用双手把稻束高高举过头顶,在用力甩下撞击在斗架上,反复十来个往复动作才能将一捆稻束上的谷粒脱净。”陈伟无奈地说,每天到了收工时刻,通常是累的腰杆都直不起来,一家三口一天忙到晚也收不了一亩田。
1999年,陈伟偶然间来到了远在新疆种地的姑父家。当他踏上新疆广袤的土地,看到姑父家足有2层楼高的大型拖拉机,和早已实现机械化操作的农业服务,心中非常震撼。“那个时候,我就在心里暗自立誓,这辈子的职业,就是搞农机了!”陈伟说道。
苦学技 农机助力家乡发展
2002年,陈伟再次踏上了去往新疆的路,到姑父的农场里做了一名农机手,从此与心仪的机械化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习期间,陈伟勤奋努力。从一个简单的机手做到了机耕队长,并参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对耕地、播种、植保、收割、秸秆处理等各个环节了如指掌,掌握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方面的很多知识,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农机操作本领。“羽翼丰满了,就想把农机事业带回家乡,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陈伟笑着说。
2008年,陈伟带上两台东方红804拖拉机,回到了潼南创业。他联合了本地几家农机大户成立了长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主要提供粮油、蔬菜、经果林等作物的机械化耕、种、收、植保等环节的服务,凭借先进高效的农机装备和扎实的农机操作技能,合作社的对外服务作业发展得顺风顺水,迅速在潼南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如今,潼南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陈伟的带领下,发展得越来越好。2018年农机耕种收作业服务面积达22000亩,无人机飞防作业15000亩,土地宜机化治理服务面积3000余亩,全年实现营收320余万元。
近几年,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劳动力短缺成为乡村发展的新问题,农机的推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在土地集中流转、规模化种植之后,农业机械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优秀的农机手成为了“香饽饽”。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也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陈伟信心满满地说道,目前他们已经累计培育现代农机技能人才260名,未来计划培训更多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农机器械的农机手,带领周边百姓走上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