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艺凡
“我是看着这个图书馆翻新了,地方大,藏书丰富,想看什么自己去找就行了,还引进了不少新设备,我的孙子还能用电脑直接查想找的书,借书过程也更加智能便捷。”家住潼南中学附近的黄维忠老人从退休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5年的图书馆阅读史了,他是潼南图书馆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者,而像他一样的图书馆“忠实粉丝”不在少数。截至2018年图书馆服务常驻人口达到47.19万,相当于城市常驻人口的三分之二都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发展带来的福利。
以阅读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图书馆提供的不只是图书和阅读,而是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综合体’,为市民提供乐享公共文化的一项福利,也是我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贴近生活、彰显自我的阅读空间、交流空间、梦想空间,共同呵护一方净土,倡导一种生活,涵养一种城市的内在品格。
“在这个时代,书籍似乎已经变成了被遗弃的娱乐方式,在这个高速生活节奏的时代,大部分人被快餐式的电视娱乐所吸引,参差不齐的网络所俘获,功利化的价值观所指引,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所征服,而忘记了去享受书籍带来的心灵宁静和知识沉淀。”正在图书馆读书的李先生说,“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人类无语的朋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广泛的阅读能提升自身的修养,更是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内涵和文化品质。
2013—2018年潼南图书馆人均新增入藏量0.244万册,截至2018年,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40.8181万册,人均馆藏文献0.865万册。“我们图书馆现在是上下五千年、博古通今,既有旷古绝伦的历史书,也有各行各业的工具书,既有天马行空的小说,也有与时俱进的各类消息。”区图书馆馆长胡祖国告诉记者,其中图书馆最有特色的是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包括政府公开信息、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库、潼南文化、潼南文物、潼南新闻、电视电影、潼南非遗等地方文献的内容容量15TB。区此外,图书馆征集到地方特色文献3500多册,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地方文献。
以文化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一个爱阅读的城市是“秀外慧中”的,也是充满活力的,它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人的脸上,也是品质城市生活的映照。如今你想借书,甚至不用去到老城书院街的图书馆总馆,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现潼南图书馆形成了以图书馆总馆+直属分馆+分馆+服务点的“1+4”模式四级服务网络全覆盖。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使辖区人民群众在车程5分钟、步行15分钟能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并以基层服务点、特殊群体上门服务、巡展巡讲等活动作为延伸,设有四部一室3直属分馆,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21个二级行政辖区分馆,1个机关分馆、1个学校分馆。开设服务空间12个,全年365天免费开放。
在分馆暂时无法覆盖的区域,区图书馆还在机关、企业、工厂、学校、广场以及乡村设置了图书流通点449个,满载书籍的流动图书车忙碌地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确保整个潼南都充满书香,让每个人都拥有获得知识的权力,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服务。
为了向市民读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更智能的方式,区图书馆现共配备阅览桌椅1000套,报告厅桌椅100套,书架3000米,数字资源20万册,共享资源120万册,电脑110台,阅报机1台、手机移动图书馆5台、朗读机1台,网站、微信,区图书馆购买超星手机移动图书馆4台、联盟共享资源120万册,数据库镜像电子文献共计21.5T。同时,图书馆承建政府公开信息10000条,本地存储容量为52T,其中自建数字资源总量21.5T,地方文献的容量15TB。区图书馆实现了文献资源和电子网络服务共建共享的目标,并于2017年获得由文化部组织测评的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一级图书馆”荣誉称号。
以服务增添城市精神力量
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阵地,它所传播的社会价值和树立的文化力量是一个城市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不竭源泉。区图书馆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推进阅读推广工作,创建六大阅读品牌:“闇公杯”全民阅读系列读书活动、潼图讲座、“光影潼南”摄影艺术系列活动、“浓情中秋、爱心共聚”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爱心流动书吧、“七彩潼南”剪纸艺术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人数众多,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国家、市、区级媒体多次对活动进行报道。
“现在阅读不是一个’单向’的个人行为了,多渠道的传播,多元的涉猎方式为阅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图书馆现在也在牵头各项活动,将读者从阅读的参与者转化为阅读的传播者,将阅读的快乐、经验和方式共享给更多的人。”胡祖国告诉记者,从2013年以来,图书馆已累计举办讲座培训228场次、展览186场次,参与人数达60余万。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335场次,受益人数达100余万,持证读者占比16.38%。区图书馆年读者人均到馆量为1.63万人次,年文献流通率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