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633期 >2019-12-24编印

曾巾力:回到潼南 因为热爱这片土地
刊发日期:2019-12-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曾巾力(左一)为外宾介绍潼南特色产品

曾巾力(左一)为外宾介绍潼南特色产品


  

全媒体记者朱杨
  人物档案:曾巾力,女,汉族,重庆潼南人,出生于1991年7月,2015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南岸区旅游局、凤凰网重庆从事媒体相关工作。2018年6月来潼南工作,现就职于区教委。

离乡十载 再次归来

  “我本身就是潼南人,一直很关注家乡的动态,经常通过媒体了解潼南的发展变化。”
  曾巾力说,去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千名硕士进潼南”的招聘简章,了解到家乡正在实施“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面向社会考核招聘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曾巾力投了简历,参加了面试。“为什么选择潼南?”这是面试时一位考官提出的问题。她十分坚定地回答道:“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我热爱这片土地,高考后到外地求学、工作,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但我的心却从未离开过,时刻关注着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并且一直在寻找机会回到潼南。”
  十年间,潼南从撤县设区,从“其实一条街”到倾力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明珠城市。曾巾力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发生着翻天地覆的变化。在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同时,她更加坚定内心的想法——回到潼南,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选择教委,是因为教育是我心中一直想要去尝试的工作,并且当时我的专业刚好符合岗位要求。”曾巾力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了“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这个绝佳的契机,顺利通过考核进入区教委工作,实现了自己心中一直以来的愿望。

从零开始 不断成长

  回到潼南之后,曾巾力内心十分担忧,因为离家多年,她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是否能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然而幸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内心的担忧也逐渐消失了。
  进入区教委后,曾巾力被安排到办公室工作,主要从事文秘、信息、接待等事务性工作。从重庆到潼南、从企业到单位,一连串的转变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来到新的岗位,我坚持一切从零开始的信念,从头开始学习,坚持从简单的事做起,接打电话、掺茶倒水、准备会务资料……”曾巾力说,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她逐渐对工作熟悉起来,单位安排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
  从给上级部门报送信息、撰写材料,到参与全区教育大会的筹备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创建等工作,这些都让曾巾力不断成长。“她年轻,学习能力强,尽管不是学的师范专业,但通过不断努力,工作上很快进入角色。”区教委的同事夏长春说,教委办公室工作纷繁复杂,但小曾都能够处理得井井有条,希望她继续努力,为潼南教育发展做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潼南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多。作为一名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曾巾力也参与其中并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所长。从2018年起,她先后两次参与了德国林特尔恩市GE文理中学来潼交流访学的全程接待工作,并于今年9月作为潼南教育代表团的成员,赴德国交流,深入对接两地教育合作相关事宜。
  此外,她还参与了世界青少年足球世界杯组委会主席来潼交流、中美国际合作志愿者服务项目首届潼南暑期培训班的接待工作,见证了潼南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扎根潼南 贡献力量

  在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的同时,曾巾力也时常感受到来自于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与重视。“来到这里不久,单位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就为我办理了潼南区人才服务证。”曾巾力手拿一张小小的卡片说道,它的功能可不少,有了这张人才证,可享受各类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包含了住房保障、就学就医、交通补助、景区优惠等各类优惠激励政策。
  另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今年7月,区里组织开展了潼南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在3天的培训时间里,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学习、参观走访等形式,全方位加强了她对潼南历史、文化、产业的了解。
  在曾巾力看来,这两件事虽小,却体现了潼南对人才的尊重、对人才的理解和对人才的服务。“现在,我也当上了‘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的宣传员,积极动员身边符合条件的同学、朋友来潼工作,成效还不小,已经有多位朋友在听说这个计划后来到潼南,并留在了潼南。”曾巾力笑着说道,区文化旅游委的曾小宇夫妇就是她动员来到潼南扎根工作的。
  “离乡十载,再次归来,有幸见证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未来十年,我愿与潼南一同成长,成长为更加美好的样子。”曾巾力表示,现在已经非常适应潼南的工作和生活,她决定一直留在美丽的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潼南的建设和发展继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