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632期 >2019-12-23编印

生活的磨难
刊发日期:2019-12-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1984年,我初中毕业没升上学,一直盼望我跳出农门的父亲大失所望了,整个热天他都崩着脸,动不动就发火。我的父亲是农民,那年头农民生活困难,所有的收入都来自那几亩贫瘠的土地。我的脚下,还有两个弟弟分别读着初中和小学。在我们那边远、贫穷、落后的山区,土地上微薄的收入至多只能够吃饱肚皮,仅靠节约来供几个孩子上学,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面临的是十六岁就要回到我那贫困的小山村里,永远扎根在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上了。背着父亲的面,我暗自落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开始了我的农耕生涯。从那时起,农民的艰辛和苦涩就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哪里像我后来在大学课本里读到的田园牧歌般诗情画意的生活,那都是文学家们赋予生活的美好愿望吧,总之,我所经历的农村生活是远比这沉重得多的。
  当东方的天空刚刚露出一线曙色,父亲就叫醒了我,从床上揉着惺忪的眼睛爬起来,不敢有半点磨蹭,严厉的父亲把一担粪水放到我的肩上,说一声:“五挑粪后吃早饭 ”。我不敢做声,默默地咬紧牙,看看脚下的路,颤了双腿,就从沟底一步步向山颠爬行。崎岖、陡峭、狭窄的山路上,在这大清早里,就开始洒下了我一天辛勤的汗水和无助的眼泪。哪里也没有一处平地,哪里也没有一处可以放下担来歇歇脚的地方,扭头看看那雾霭沉沉的沟底,竟生出人在云中走的虚幻来,一种求生的本能恐慌得我脚趾像鸡爪一样紧紧抓住路旁的铁线草和露水打湿的地面,汗水浸湿了眼角,害怕着闪失,也不敢去擦一擦。山间高地上那几亩红苕、高粱、包谷,和那土旁的堆灰,就凭着我十六岁稚嫩的双肩,一挑一挑去浇灌。粪坑里有永远挑不完的粪,坡地里有永远也淋不完的庄稼。我体验到的是农村生活的劳累,是农民过日子的艰难,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依然有层出不穷的事,让你忙得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包谷熟了要扳,高粱红了要砍,绿豆黑了要摘,田边地角荒草长起来了要锄,一直忙到初秋,田里的稻谷又黄熟了,赶紧搭谷抢收啊,农民靠的就是这一季庄稼“。栽秧不躲雨,挞谷不歇凉”焦躁的父亲背着农谚大声地训斥,他害怕秋风秋雨一来,稻谷烂在田里收不回家,那可是一年的口粮啊。我在齐腰深的水田里和父亲挥汗搭谷,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和弟弟翻晒稻草,在狂风暴雨来临的深夜和母亲遮掩谷堆,又在郁热的午后和父亲挑送公粮。所有的日子留给我的都是苦不堪言的重负,所有的记忆在我的心中都是疲惫和劳累。我开始怀念我的读书生活了,我多么想重返校园啊,然而,看看黑瘦的父亲,看看重病缠身的母亲,又想想还在上学的两个弟弟,也就什么都不敢说了。
  我永远忘不了我的大姐,这个如今四十多岁仍在乡间劳作不识一字的妇女,是她给了我无限的安慰和有力的资助,让我今生今世的命运有了彻底的改变。无数个夜晚,她顶着月色跑到我家来,以自己没有文化落难农村的苦楚劝说我的父亲,并答应资助我一年的学费,让我有了复读初三的机会。当并不富裕的大姐卖掉五只生蛋的母鸡给我凑足第一个学期21元的学费,并亲自交到我手上时,我的眼泪便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直往下掉……
  在复读初三的一年里,我历尽千辛万苦,以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意志,度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冬去春来,命运到底给了我这个苦命的孩子以欣慰的回报,我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一所师范学校。离开家乡,去到繁华的县城,在无比优越的环境中,我常常记起我的父亲,记起我的大姐,我忘不了他们,忘不了父亲以严厉的方式让我深刻的认识生活,忘不了大姐在我人生艰难的时刻给我有力的帮助。三年后我又回到了我的家乡,回到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上,这片曾经让我生厌的土地,其实在我的心中,我依然对它充满着挚爱。生活曾经给予我的磨难,早以铸成我顽强的意志,使我在生活的逆境里,也时时能够看到未来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