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总第580期 >2019-10-15编印

从“交公粮”到“领补助 ,”从“承包户”到“三权分置”
改革让农业有奔头农户有干头
刊发日期:2019-10-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杨红艳王鹏王浪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来到区档案史志局,在档案管理员的带领下,见到了一份20多年前的历史资料——梓潼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书。这份合同书清楚地表明了此轮承包是为了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记者看到,合同书详细标明了承包方、承包标准等内容,生动展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快速发展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潼南全面深化农业改革,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一系列“三农”改革建设的创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四十年前的人民公社:干多干少一个样,种出的粮食不够吃
  9月26日,在梓潼街道新生村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休息室里,社长陈长剑正在与合作社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聊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前百姓过的艰苦日子。合作社里的村民多数是经历过人民公社时期的老农民,大家闲暇之余最爱的就是凑在一起讲讲以前的岁月。
  “现在日子好了哟,我们农民种田真是要得,政府不收一分钱的税,不用交一粒公粮,还有种田的补贴。”“就是,你想想看,没有改革前,我们农村是不是很落后,粮食产量也很低。种点小麦,亩产量就100多斤,谷子就是200来斤,玉米不到400斤。最多的一年分了五斤小麦,减产的时候可能一年只有两斤小麦,都不知道我们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早上一大早就统一吹哨子上工,中午吃公社的大锅饭,反正是吃不饱的,而且做多做少一个样,谁都在想着偷懒混日子。”村民杨秀芳对以前的生活记忆犹新。“所以啊,我们当时就鼓励年轻人去当兵,退伍了去干点别的,在公社很难混出点‘名堂’。”
  “我们新生村的土地肥沃,种子也没问题,但是公社这么多人一起干,就是种不出大家够吃的粮食,必然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嘛。”陈长剑说。
  三十年前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实现大发展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意思就是我们自己有土地了,不用再吃大锅饭了。种的粮食只需要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和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我们自己,大家都很开心,积极性都很高。”新生村村民杨秀芳回忆当时分到土地的情形,依然激动不已。
  当时还在云南打工的陈长剑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回到了新生村,当季就用新的栽种技术耕种自家的几亩良田。“在云南我就学会了那边新的栽种技术,早就迫不及待想回老家试一试,这不,机会说来就来了。”陈长剑乐呵呵地说。到秋收的时候,他用新技术种出的田,亩产比普通栽种田足足多出200斤。
  尝到甜头的陈长剑也不小气,大方地将自己学到的技术教授给其他村民,渐渐地在村民中树立起了威望,后来村民都选他当选村支书。“陈长剑会种粮”还成了当时村民们的口头禅。
十三年前开始全面取消农业税:减负增收,中国农民吃上定心丸
  2006年1月1日,潼南各地的田野,涌起一片欢腾。农民笑了,笑得开怀,笑得尽兴。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取消农业税的消息,在短短的日子里像春风化雨般滋润了潼南农民兄弟的心田,鼓舞了他们增收的决心。
  在梓潼街道新生村,记者正在向村民们了解粮食生产和取消税费的情况时,旁边一位叫刘志军的村民告诉记者:“2005年从电视上了解到要取消农业税的消息后,大家都很兴奋。”“当了一辈子农民,我们最盼的就是这个。”说到这里,刘志军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去年他们种粮户每亩增收的100多块钱,就是税改改出来的,所以对这个消息特别关注,消息出来后,大家都非常高兴。
  在别口镇花院村,村支书唐玉开也提到了取消农业税的事。他说,各种税费一直是农民最大的负担。“早在2006年前,中央就不断调整农业税收政策,税赋从三提五统时每亩90多元减少到每亩46.5元,以及其后的30多元,现在全都免征。太好了!”唐玉开拍着大腿开怀大笑。一个小小数字对一户农民来说影响不大,但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算起来就大了。可以展望:政策越来越完善,农民会笑得更深情,更甜美。
如今实施的“三权分置”土地改革制度:让农民进一步享受到全面深化改革增益增收红利
  “2014年,国家出台政策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好机会”。陈长剑表示“,其实早在上世纪末,他就在“捡”村民撂荒的田,承诺每亩田每年给200200斤谷子当租金斤谷子当租金。。2006年,‘捡’的田越来越多,国家政策的出台,让我萌发出新想法——大面积承包村民的土地,规模种植水稻”。
  “地块大了,就可以充分利用机械化耕作,进一步提高亩产 ”。陈长剑说,他和另外三名股东合伙成立了潼南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机等农机设备农机设备,,开始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水稻。
  目前,周边三个村的2000多户村民都与合作社签订了协议,村民闲时也到合作社帮工,增加不少收入。去年合作社种植水稻600亩,总产量达300多吨,最高亩产达到1400斤,陈长剑也获得了“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的殊荣。
  区农业农村委科教科负责人郑建英认为,连年来,政府农业政策与时俱进,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科技兴农为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特别是土地连续承包的政策,延长了土地承包期,使农民吃到了定心丸,他们也敢大胆地投入农业、发展农业。而政府的种子补贴、种地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农业补贴政策促进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可以说,农民现在是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好成果,真正有了一种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