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381期 >2019-01-03编印

“不靠国家、不靠政府,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这种感觉非常好。”双江镇管店村村民汤素荣——
从贫困户到养猪达人的华丽转身
刊发日期:2019-01-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发展养殖业,让汤素荣成功脱贫。

发展养殖业,让汤素荣成功脱贫。


  

全媒体记者赵晨城

  冬季的清晨有些寒冷,天色还没亮,大雾也未散去,远处的山坡黑压压的,几声犬吠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盏忽明忽暗的灯光在黑暗中格外显眼。
  双江镇管店村村民汤素荣早早就起床了,借着微弱的灯光洗漱完毕,他帮熟睡的妻子盖好被子后,随手披上一件棉衣,推开了房门。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汤素荣不自觉地搓了搓手,再次裹紧身上的衣服,向仓库走去。
  环顾四周,几十平方米的仓库里整整齐齐地堆满了饲料,汤素荣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猪喂食。“我的养殖场有500多头猪,每天光饲料就要吃1吨多。”汤素荣一边说着,一边把饲料搬进推车里。一袋饲料有80斤重,汤素荣每天要搬运30多袋。反复的几个动作后,他逐渐有些吃力了。汤素荣锤了锤手臂和背,稍作休息后,又继续干起活儿来。
  推车里的饲料逐渐装满,汤素荣卯足了劲儿,推着小车一步一步向养猪棚走去。走进养猪棚,却少有难闻的猪粪味。无论是过道上还是猪圈里,都很干净,可以看出是经过主人清扫过的。看到汤素荣来了,猪儿们纷纷凑到栅栏前。“别急,都有都有。”汤素荣抱起一袋饲料,挨个倒入每个猪圈的食槽里……
  时间慢慢地流逝,天边露出了第一丝亮光。待所有流程完成后,汤素荣才有时间坐下来休息。“习惯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比起以前的穷日子,现在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汤素荣向记者讲述了他是如何从打工汉转身成为养殖大户的故事。
  几年前,汤素荣还是双江镇管店村的建卡贫困户。年老的父亲身患重病需要长期服药,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汤素荣的肩上。本以为在外打工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微薄的收入和家庭支出不成正比;加上政府一直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汤素荣意识到,回家乡发展也许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2012年,汤素荣回到了老家管店村。
  “在河北时就一直在养殖场里打工,自己的养殖技术还是不错的。”汤素荣谦虚地笑着说道,回家之前就已经有了搞养殖的打算,希望能靠着自己的技术和双手,让家人脱贫过上好日子。
  “当时要创业非常艰难,一分钱都没有。”汤素荣回忆着刚开始创业的情景,那时候没多少创业资金,都是找亲戚朋友借了80多万元,扩场地、搭养殖棚,一口气买了100多头种猪。
  刚开始创业时,汤素荣和妻子两人干劲十足。天不亮就起床,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有时遇到母猪下崽,连续几个通宵都不能睡觉。
  “自己创业确实很辛苦,压力也大。但是一想到把猪养肥了能卖个好价钱,心里就高兴。”看着一天一天长大的小猪,汤素荣和妻子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养猪事业上,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虽然投入了百分之百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汤素荣的创业之路并不是特别顺利。“前几年肥猪市场行情不好,每斤猪肉只能卖到四五块钱。除掉成本,基本上赚不了多少钱。”顿了顿,他继续说道,养殖场已经办起来了,总不能撒手不管了吧。再难也要熬下去,慢慢总会好起来的。
  就这样,汤素荣和妻子互相鼓励,抱着脱贫的心愿继续坚持着。直到2016年,肥猪价格才回到了正轨,夫妻俩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行情好的那年卖了100多万元。”汤素荣开心地说道,挣到钱之后,自己干起活儿来更有动力了。不靠国家、不靠政府,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的感觉非常好。
  为了做大养殖业,汤素荣逐渐扩大了养猪规模。如今,已经发展到5个养殖棚,500多头猪了。不但把欠款都还清了,还有些存款。“下一步,我还要全面学习养猪技术,扩建养猪场,把自身发展好,并且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汤素荣充满了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