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第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充分发掘和继承丰富的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养料,是中华民族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是那种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灵魂和基因的传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国历史和无数典籍中包含着丰富的独特标识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价值等。这些具有极鲜明中国特色的理念和智慧,一旦为各国人民所理解,都会受到衷心的赞誉和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珍视他人的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不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智慧,更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道义准则,已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高度认同。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载体中内在蕴涵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价值的整体性理解与把握之上。当然,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自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持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所有过去存在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作“传统文化”。我们今天讲“传统文化”,应该是指过去的主流文化,是长期流传,得到大多数人广泛认同,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的文化。例如,中华传统中的“孝”道,渗透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依据。但孝道具有时代性,其内涵和行孝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当代社会,“父母在不远游”“埋儿奉母”等观念和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因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善于区分精华与糟粕,正确认识现象和本质,区分主流与支流、整体和局部,分清普遍性与特殊性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种继承才是真正的继承,才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华文化自信,首先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价值观念分化多元、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尖锐的时代大环境下,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事关道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立场观点方法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并非以马克思主义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其次,坚持马克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也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文化同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高度融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以实现最广泛最充分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为终极目标,是以建立更加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形态为实践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社会。先贤们把这种文化价值归结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就是要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坚持文化自信历史逻辑的必然结论。
第三,在创新中推动文化繁荣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必将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中国人,我们需要努力创作同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相匹配的优秀作品,抒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实践,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自信的实现,需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坚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以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胸怀,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力作;需要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需要我们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需要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需要我们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