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务工的贫困户
“家乡这几年发展太快了,昔日的荒田荒地如今种上整片整片的柠檬、花椒、李子和中药材,硬化的水泥马路直通家门口、田坎上,没想到我们村还成立了不止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在打工不用出远门,就在家门口的企业就可以上班,照顾家庭和经济增收两不误。”上和镇团山村村民陈运喜十分兴奋地说。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欣欣向荣的发展现状呢?记者带你走进团山村去一探究竟。
穷则变:找准脱贫路子
团山村是上和镇地理位置最远的村子,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有3649亩,有866户,2866人,建卡贫困户88户,贫困人口308人,占辖区总人口10.7%。因没有主导产业,加之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家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儿童,一度过着自给自足向天要饭吃的苦日子,是实实在在的贫困村。
如何让该村完成整村脱贫任务,达到脱贫增收目标?靠天吃饭鱼上滩,靠手吃饭鸟投林,“等、靠、要”不能给村子带来小康的生活,为摆脱这种困境,团山村村干部们意识到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扶贫政策下大力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镇村两级干部积极引进本土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流转土地带动产业,优化农业种植产业布局,调整农业种植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和带动能力强的特色种植业。盘活“四荒”资源,积极发展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果树、药材种植,并且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让家家有产业,户户有特色。
团山村虽然耕地面积较少不利于精耕细作,但恰恰复杂的山地、坡地地形有利于形成天然的排水沟渠,再加上气候温和适宜、海拔适中,正好拥有发展特色林果业和药材种植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团山村将中药材种植作为带动整村脱贫的重点特色项目,把发展中药材作为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举措来抓,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摸索出“从资金帮扶”到“产业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贫困农民增产增收。
变则通:精选项目种药材
找准贫困症结所指,弄清发展优势所在,2016年团山村流转土地3000多亩,引进了“新嘉艺中药材有限公司”,开启了种植“中药材”治疗“贫困病”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但俗话说“赚钱犹如针挑土”,如何将中药材做成熟、做成惠及团山村村民们的特色产业,也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重庆新嘉艺农业有限公司的老总张地伟是很早一批返乡创业的企业家,他告诉记者作为种植业中的新手,能稳步成长起来离不开村里的帮助,他在团山村流转的3000多亩地全部种的是一种叫枳壳的中药材,对种植条件、技术都要求比较高。
“枳壳不精贵,但是也不好养,种植条件跟不上,种活的苗种都容易死,特别是夏天,气温高、地温高,只采用人工浇水,根本来不及,导致每年都要死掉一部分,除了水电气,其他基础设施对中药材种销也很重要。”张地伟告诉记者,镇上了解到他的难处后,马上筹措资金帮助他修建了部分灌溉设施,并且把公路硬化做到种植基地,解决了药材丰产后运输的后顾之忧,还联系了市农科院、市科委的技术专家对种植进行专业技术指导。
“今年大概卖了十多万,明年团山基地的枳壳80%都可以丰产,我们把成熟的枳壳送到重庆市食品药品检测研究院送检,不仅药含量高于一般枳壳,农残、重金属含量全部合格,已达到可出口标准。”
上和镇团山村光一个村就有3200亩的枳壳种植面积,亩产量大概是六千斤左右,亩产值接近一万一亩,把中药材种植基地做成熟了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增收。“我现在除上和镇,还在小渡、卧佛、塘坝、田家等有近万亩的种植面积,现在是全中国最大的枳壳种植基地,有超过600户农户因此受益,种植中药材成为上和镇团山村脱贫致富的香饽饽。”张地伟自豪地说。
通则久:村民走上致富路
项目引进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也让产业发展带动整村脱贫,怎么样让大家真正把钱揣在兜里?让贫困户们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彻底摆脱积贫积弱的日子?
前不久,新嘉艺农业有限公司代表重庆道地药材参加了长沙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成都的医药公司签订了包销协议,打通了销售途径,为了让贫困村的产业项目能与贫困户建立起利益链接机制,接下来团山村的药材基地将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对愿意种植枳壳的贫困农户,提供苗种包回收并签定协议,而且还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
“总之一句话就是让他们少走弯路,多赚钱。”张地伟告诉记者,公司在种植农产品过程中,村里将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
团山支部书记陈昌胜给记者算了一笔就业账:“我们村总人口2866人,其中成人劳动力大概一千人左右,而留守在村里的劳动力不到300人,而这其中有三分一的农户都在新嘉艺农业有限公司就业,大多数还都是团山村的贫困户,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无法创造效益的燃眉之急。”
“张老板现在有部分中药材土地是我家的撂荒地,现在土地租出去不仅有一笔流转费,他还雇我来这里打工,一天工作八个小时,每天能赚70元,年增收超过2万块。”
团山村二社的周素群说,原来,她老公五十岁不到就因为结核病去世了,自己耳聋还有高血压,前几年她还住在一个破旧的山洞里面,现在在新嘉艺打工每个月赚着固定的收入,政府还给她修了新房子,她的日子实实在在好了起来。
据了解,团山村现在不仅在中药材上一枝独秀,特色农业的种植更是处处开花,预陇股份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种植青脆李,创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亩进行柠檬种植,平寨种植场流转土地300亩,用于山地蔬菜种植,诸多企业的进驻不胜枚举。产业的发展,带来村子日新月异的变化,带动团山村在整村脱贫的小康路上一路畅行,村民实现年均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