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策划总第284期 >2018-09-07编印

新时代讲习活动犹如强劲的东风,吹拂在我区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添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潼南新时代讲习所——
“讲”出新动能“习”出新作为
刊发日期:2018-09-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公共服务中心“政治课”。

公共服务中心“政治课”。

庄稼地里“现场课”。

庄稼地里“现场课”。

农家小院“故事会”。

农家小院“故事会”。


  

产业基地“讲经课。”


全媒体记者 余艳清 陈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充分肯定了贵州省毕节市把支部建在生产小组上、发展脱贫攻坚讲习所的做法,强调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是一个创新,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我区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建立村(社区)新时代讲习所,作为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阵地、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正确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平台。新时代讲习活动犹如强劲的东风,吹拂在我区广袤的农村大地
  上,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添注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党的思想是什么 讲习所就讲什么
  7月5日,塘坝镇新时代讲习所第一课在天印村公共服务中心开讲。第一堂课,该镇邀请到了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春贵为大家讲授《用习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当天虽然天气非常炎热,完全抵挡不住老百姓的热情,村里的党员、群众、建卡贫困户自发来到了崭新的“新时代讲习所”,好奇地等待开讲。
  “讲得好,听得明白,我深受鼓舞和启发。”柏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柏松听了讲解后,对于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布局,他胸有成竹,“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尽管发展的过程中有困惑,也有难题,但我们坚信,未来的道路一定是光明的。”
  塘坝镇天印村新时代讲习所只是我区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以来,我区依托各镇街村(社区)会议室,建立新时代讲习所,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上墙,确保“讲习”有场所。
  “新时代讲习所把政治功能放在第一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找准群众的‘共鸣点’,紧贴党员群众需求和基层工作实际。”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由党校教师、先进模范、骨干党员、驻村干部、新乡贤、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组成的讲习队伍,采取集中授课、观看视频、案例解读、文艺演出等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讲习活动,到村(社区)讲思想、讲政策、讲法治、讲文化、讲技术,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形成新风尚。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新时代讲习所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基层,聚人心、凝众力、谋发展,落地落实见效果,我们共开发讲习所新专题11个,完成了1.5万字讲稿,100张PPT,并将讲稿编印成《村(社区)新时代讲习所培训资料》,免费赠送给群众。”区委党校教务科科长全义学说。
群众聚集在哪里 讲习所就开办到哪里
  “剪枝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通光照,让树冠内堂通风透光,使各大主枝分布均匀……”8月24日上午,位于梓潼街道五郎村的清源茂盛农业有限公司柠檬基地里,来自区农委特色经济发展站的讲习员王文华正在为围在他身边的群众讲授柠檬栽培管理技术。
  “群众在哪里,讲习所就开办到哪里。田间地头、院坝、蔬菜大棚都是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课堂。”梓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夏正鹏说,结合各村(社区)思想理论、产业发展、政策法规、基层治理等实际制定清单,合理安排讲习课程,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表,并将学习融入到劳动生产中,把“流动课堂”“种植课堂”“养殖课堂”直接送到蔬菜基地里、猪圈羊舍旁,农家院坝上课、田间地头上课成为新常态,力争把最期盼、最实在、最有用的理论政策和致富技能传递给基层的党员、群众。
  “这些讲习员不仅给我们讲国家的好政策,还把讲习所搬到柠檬基地里、虾池旁边,讲种养殖技术,太实用了!”五郎村7社的周南中感慨地说,“接下来我准备把家里的10多亩地用来栽种柠檬,有讲习员指导技术,我心里也有底了!”
  据悉,我区各镇街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体围坐的“板凳会”、农家小院的“故事会”、产业基地的“讲经课”和庄稼地里的“现场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讲习活动,确保群众听得懂、能领会,有所收获。
  “新时代的村(社区)讲习所,不同于过去的农民学校,也不同于道德讲堂,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夏正鹏表示,借助讲习所这座“桥梁”,把干部、群众紧密联系起来,把十九大精神和脱贫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干群同心、攻坚同力、决胜贫困、同步小康的良好局面。
群众需要怎么讲 讲习所就怎么讲
  在潼南,“讲”成了一道风景,“习”成为一种自觉。
  近段时间,桂林街道高庙社区的新时代讲习所只要一开课,就座无虚席。8月30日上午,高庙社区1组居民邓泰华家的院坝里,大家围坐在一起聆听讲习员——同社区的老党员刘发银为大家讲解家风家训。
  “讲习所的每一次活动,我都不得错过。”72岁的老党员罗向元说,“学好新时代精神,才能在学习、工作中少走弯路。”他感觉参加讲习活动后,村民的凝聚力更强了。“现在,村里要干什么事,不仅党员积极参与,群众也乐于参与。”
  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禄林说,通过讲习卫生和文明,包括家庭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以及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家庭邻里和睦等内容,村风民风都有所转变,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辖区垃圾少了,路面干净整洁;家庭纠纷少了,和睦和美成为常态。
  新时代讲习所为居民们带来最大的变化是啥?在陈禄林的眼里,那就是思想,思想通了,一通百通。“过去我们不少居民对社区的工作不了解,也不理解,社区要发展什么产业需要征地,大家都不吭声,生怕吃了亏,多亏了新时代讲习所向老百姓们讲解,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如今社区要发展什么产业,大家都会积极讨论并参与进来,我们的工作也更好做了。”
  目前,高庙社区的新时代讲习所每个月都要开课1到2次,其讲解内容皆根据居民需求定制,既教授居民感兴趣的产业发展知识,也会向居民传达国家政策精神。而放眼整个潼南,随着新时代讲习所不断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农村的生活正在发生一些可喜的新变化,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通过讲习所平台,党员、干部、业务骨干、新乡贤、创业致富带头人、群众各个群体都能面对面交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战略、当前重要政策和重点工作讲给群众听、带着群众干,党员群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明显提升。
  “讲习活动建立以来,各村(社区)活动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迄今全区已开展讲习500余场次。”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们还将选拔更多的专家、人才下到基层一线丰富新时代讲习所的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讲习活动,进一步探索建立流动讲习所和网络讲习所,同时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做好协调工作,落实好镇村(社区)两级责任,使讲习所真正成为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