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建设,曾经的荒地现在已经变成了智能化的水产养殖基地。
种菜离不开土,这是传统农业的常识。种菜不需要土,这是现代农业的智慧,这种智慧在首届智博会上吸睛无数。今(3)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市潼南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支撑,抓住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引进智能化农业企业,在全市建起首个植物工厂,为农业插上“智慧”翅膀,让重庆“菜篮子”变身“科技篮”,让“智慧农业”为经济赋能。
植物工厂里的无土蔬菜
当传统农业遇上智能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去潼南看看,或许,你在那里会找到答案。
9月2日,烈日炙烤大地。
上午11点钟,在重庆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内,旭田植物工厂里的温度只有22度左右。在1000平方米的栽培室里,成千上万棵蔬菜正在静悄悄生长。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蔬菜分布在几层格子间,有各自的小格子,叶片碧绿,长势喜人。看不到土壤,小格子里面装满营养液,供蔬菜吸取。
植物离开阳光就不能生长,在这里,数以万计的LED光源,代替了阳光。没有阳光蔬菜同样生长得很好。
因为是无菌的环境,记者无法进入栽培室。现场的工作人员解释,栽培室是恒温。那些LED光源是红蓝复合光,具有促进植物高质优产的特性,比自然单一光质更适合植物生长,可以让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紧转3版)
(紧接1版)如何保证蔬菜正常生长?植物工厂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栽培室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空气循环、营养液浓度和有机基质等一系列适合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和调节,在密闭空间中为植物提供最佳生长环境。这些工作,仅需两名工作人员就可完成。
没有农药,这些蔬菜生长周期只有25天,可以生吃,鲜脆可口,入口即化。从植物工厂里出来的蔬菜,在一般菜市场买不到,基本上进入高端超市、酒店和餐厅,成为蔬菜沙拉的食材。如果你想吃,对不起,不能按斤买。15元/棵,喜欢就买走。
这种蔬菜生长的方式是不是有点神奇?其实,装上智能“芯”之后一点也不神奇。潼南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2017年10月,引进陕西旭田智慧农业公司落户潼南国家科技农业园区,建起全市首个植物工厂。
今年5月,植物工厂生产出第一批菜,平均每天可产出500棵蔬菜,市场销售行情出奇的好。
除了植物工厂,在重庆潼南国家科技农业园区内,星洋农业公司生产的蔬菜与植物工厂有异曲同工之妙。该公司拟在9月份运用物联网技术,让蔬菜“悬空”生长。
集装箱养鱼的科技含量
物联网技术不仅用于蔬菜栽种,而且还可用于养鱼。
在潼南太安罐坝村,在500余亩的生态鱼养殖基地里,经营者也用上了物联网技术。
养鱼的水塘是2017年3月开挖,曾经是一片荒地。旭源农业公司来到这里,投资几百万元建起生态鱼养殖基地。
旭源农业公司的负责人代莉告诉记者,水塘大约有7.2万条鱼,9月1日刚卖出第一批生态鱼,有4556斤,总共卖了2万多元。在10月之前,估计卖鱼的收入可达70万元。
这么多的鱼,要养好并不容易。代莉说,水塘采用了“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系统,进入养鱼槽的水是经过静化处理了的。同时,通过排污处理器,将鱼槽里的鱼粪排出用于果园施肥,充分保证了鱼塘里的优质水质。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通过物联网测控仪,每天实时监测水塘的溶氧、水温、PH值等重要数据,坐在办公室便可查看到这些数据。如果数据有异常,系统会报警,工作人员会及时进行处置。
本来,代莉与丈夫是做生姜养猪农业项目的,养鱼对她来说是个“门外汉”,但是市水产总站对她的养鱼给予了技术支持,还提供了一套集装箱养鱼养殖系统,每天会通过微信对她进行适时技术指导。
集装箱养鱼是新鲜事,在全市也是首个试点。代莉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在集装箱里游来游去,也感到很新鲜和惊喜。再过几个月,集装箱里的鱼就可上市销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集装箱养鱼养殖系统由3个2.5米高的集装箱组成,处理箱位于两个养殖箱中间,包含物理过滤、生物净化、臭氧杀菌等系统组件。首先通过物理过滤设备,对污水中的粪便、残饵等杂质进行过滤,然后经过微生物滤床处理,对溶于水中的有害质进行生物分解,最后经过杀菌后进入养殖箱,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再利用。
代莉说,这样的养殖系统脱离了“鱼塘”模式,产出的鱼更加安全、口味和营养更佳。在实现零排放,零污染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降低天气带来的风险成本。
智能化为潼南农业赋能
潼南是重庆主城的“菜篮子”,植物工厂、集装箱养鱼的生产模式颠覆了大众对传统农业生产的观感,成为潼南农业迈向智能化的标志。
当农业插上“智慧”翅膀之后,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始承载着潼南智慧农业的希望。
从2015年开始,园区在大数据智能化的引领下,先后与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院校、单位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院士专家顾问团队,引进农业创新人才和智能化农业公司,大力建设农业科技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中心。
从2017年至今,入驻园区的企业已将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高新技术等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并且已经开花结果。旭田农业公司、星洋农业公司、旭源农业公司等是其中的代表。
智能化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也推动了潼南智慧农业发展步伐。
今年8月,在首届智博会上,潼南发布了柠檬生产的大数据分析指数,展示了潼檬无人机,惊艳现场无数观众。
无疑,智博会给潼南增添了大力推动农业智能化的信心。
8月31日,潼南区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在会上,区委书记曾菁华表示,潼南要抓住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把重庆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立足点、侧重点、发力点,让智能科技为农业赋能。
智能化推动潼南农业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潼南农业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敬博告诉记者,今年11月,潼南将在桂林街道双坝社区示范“机器人采摘”系统,首次通过机器人在露天采摘萝卜,一部手机可以操作10台机器人。
届时,潼南的“智慧农业”将增新元素。(据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