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人文总第298期 >2018-09-28编印

天 下 廉 吏 张 鹏 翮
(八)
刊发日期:2018-09-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杨昌庆 杨悦

治河九载,历经艰难

  客观来说,52岁的张鹏翮真是个苦命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正月,自陕西办案回京不久,又摊上大事了。
  三月,康熙对大学士等人说道:“河工钱粮甚不清楚,于成龙病故,江南江西总督张鹏翮操守好,着调补河道总督。”于是,张鹏翮成了于成龙的治河接班人,担任了河道总督。当然,这个于成龙是人们常称的小于成龙,与康熙赞誉的“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无关。河道总督虽说是一个好肥差,可以捞外快不露痕迹;但对于像张鹏翮这样的清官、廉吏来说,的确是一个既费力、又不容易讨好的事情。
  之所以称之为摊上大事,是因为康熙对河务非常重视。康熙“听政后,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书宫中柱上,河务不得其人,必误漕运。”为此,“夙夜魔念,曾书而悬之柱上”,时刻警醒,“河务、漕运、三藩”六个字,成了康熙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取得了胜利,次年,又收复了台湾。国内战事己渐趋平息。康熙对朝廷诸臣说“今四海太平,最重者治河一事。”康熙之所以对治河的重视,与黄河水患日趋严重有关。据统计,顺治在任十八年(1644-1661)决口十五次;康熙元年至十五年(1662-1676)决口四十六次,仅元年即达六次之多。
  在河道治理上,靳辅深得康熙信赖。康熙十六年(1677),靳辅由安徽巡抚调任河道总督。靳辅治河继承明朝潘季驯方法,对黄河水患进行了全面勘察,提出了对三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的详细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终使堤坝坚固,漕运无阻。
  康熙二十三年(1684),吴三桂之乱已经平定,台湾也已收复,靳辅治河已经七年。十月,康熙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南巡。康熙至江苏宿迁、桃源县等地视察治河工程,慰问治河臣民,康熙告诫官员们不要侵夺工程费用,又视察了天妃闸工程,与靳辅讨论了治河方略,康熙对他的水利知识大为赞赏。但由于在疏浚洪泽湖到入海口的下河工程问题上,与康熙的治河理念发生矛盾,靳辅坚持已见、屡屡犯上。于是,有对靳辅不满之意的人,遂联合发难,对靳辅进行打击报复。
  康熙二十七年(1688)王新命以福建总督身份继任靳辅为河道总督。此前,王新命于1684年7月至1687年4月期间,曾接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担任两江总督。康熙惟恐新任河道总督王新命否定靳辅治河的成果,他对王新命说:“谓靳辅治河全无裨益,微独靳辅不服,朕亦不惬于心矣。”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月,康熙南巡阅河查看中河时,指示王新命按照靳辅的建议,继续完成中河善后事宜。
  康熙三十一年(1692)二月,运河同知陈良谟告发河道总督王新命勒取库银60700两,王新命遂被罢免河道总督。王新命在河道总督任上约5年时间,虽无大的建树,但在康熙的要求下,基本沿袭了靳辅的治河方略。
  康熙三十一年(1692)二月,康熙经过反复权衡,决定重新起用“熟练河务及其未甚老迈”的靳辅为河道总督。仅仅只有九个月,即同年十一月,为治河而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靳辅去世于任所,终年60岁。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廷批准江南人民的请求,在黄河岸边为靳辅建祠。靳辅生前著有《治河方略》,成为后世治河的重要参考文献。
  靳辅去世后,康熙任命于成龙担任河道总督,此于成龙即小于成龙。不过,在治河事务上,于成龙与靳辅曾发生尖锐冲突。王新命因“勒取库银”被免,靳辅突然去世,于成龙遂继任河道总督。虽然康熙对于成龙信任有加,但他对康熙的谕旨多不执行,难怪康熙会这样对于成龙说道:“谕其留心河工为要诅意,彼竟不言及如何治河,如何救民,惟以捐纳执奏,朕以次知于成龙之不能有成于河工也。”
  康熙三十三年(1694),于成龙应诣赴京师。此时的靳辅去世已有两年之多,康熙依然怀念靳辅这位治河能臣,同样对于成龙与靳辅治河理念的冲突也是耿耿于怀。于是,康熙以“伊经手之工未完,应革职留任。”此次于成龙被康熙革职枷责。次年,因父亲去世丁忧,于成龙辞去河道总督职务。
  康熙三十四年(1695)八月至三十七年(1698)十一月,董安国继任河道总督。曾为漕运总督的董安国不谙河务,极不称职,以致“黄淮为患,冲决时闻。下河地方,田庐漂没。”“历年已久,迄无成功”。康熙三十五年(1696),黄淮二河同时大水,清口倒灌,各引河淤,运口严重淤垫。高家堰决六坝,水拥高宝诸湖,运河水涨,高邮清水潭等处又大规模决口,下河地区大水成灾又形成了大规模的全面性的灾难局面。
  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一月,于成龙又再次被任命为河道总督。于成龙之所以又再次被康熙启用为河道总督,与他治理浑河有关。于成龙对浑河的有效治理和业绩,为康熙所青睐。康熙欣然答应于成龙所请,将浑河赐名为“永定河”。康熙三十九年(1700)二月,于成龙仅复任河道总督一年多时间,由于疾劳成疾,病逝于淮署,享年仅62岁。
  靳辅复职九个月,以60岁之年龄病逝,而于成龙复职也只有一年零三个月,以62岁之年龄病逝。于成龙与靳辅一样,都是先后两次担任河道总督。先是免职留任,然后是解除职务,最后重新启用,均鞠躬尽瘁于河道总督任上。颇为巧合的是,二人均以相当的年龄、相似的挫折,在相同的职位上,任上去世,不得不让人心生感慨和唏嘘。
  在何人继于成龙任河道总督的问题上,康熙考虑到尽管于成龙也很努力,但“河工钱粮甚不清楚”“见今钱粮,分给各工人员物料尚未运到,帑金耗费全无着落。”而两江总督张鹏翮“操守好”,为官清廉,“因特简任”为河道总督。
  张鹏翮从靳辅、于成龙两任河道总督的命运,可见其治河事务之艰难,从王新命、董安国二人的经历,深感治河的风险。于是上疏辞谢,自谓“才识短浅,未谙河务”,唯恐“有负任使”,请另简“才堪治河之人”,而康熙并不同意张鹏翮的辞谢。也许是迫不得已,张鹏翮并未继续坚持已见,鉴于当前河道“溃坏已极”之时若再疏辞,必会引起康熙对张鹏翮有“畏难就易之嫌”的看法,便毅然肩负起这既重要而又艰巨的治河使命。这样,张鹏翮开始了官场生涯中,最是辛苦、最历艰难、最具考验、最负委屈、最为尴尬、最有成就的九年时光。
  张鹏翮向康熙辞行,并请求训旨。康熙针对他“欲按上书之言试行修筑”之弊,告诫他说:“古人治河之法,与今河势不同,其最紧要者,黄河何以使之深,清水何以直出,尔宜详加筹划”。又说:“帑金耗费,钱无着落,尔到任后,严察具奏。”他牢记康熙训旨,离京赴职,前往治河。
  康熙三十九年(1700)三月,张鹏翮出任河道总督。正值黄河泛滥,南北阻绝,运河淤塞的严重时刻。面对如此严峻现实,他认真钻研前人的治河理论,总结靳辅、董安国治河的经验和教训,博考舆图,遍寻故迹,仔细勘察,按审形势,找到了黄、淮致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基本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设想,采取“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作法。按照这一治河指导思想,堤岸工程的修筑工程不仅仅是消极防守,而是积极治导。康熙批准了这一治河方案。
  张鹏翮按照康熙允准的治河方案,指挥数十万民工,先疏海口,使水有去路;继辟清口,使淮得畅出;又加修高埝,堵塞六坝,蓄清敌黄;开陶庄引河以防倒灌,筑挑坝以平险工,使所有坝堤、引河从属于统一目标,使之充分发挥其功能,促使治河之设想成为现实。
  张鹏翮面对前几任河道总督治河失利的局面,不惧艰险,敢作敢为。他吃住在河边,顺河势、尽人事。治河工程耗费巨大,数以百万计的银两为他调遣使用,但他“不以一钱利己”,全数用于治河工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