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94期 >2018-09-21编印

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水泥渠修到田中央 撂荒地成了连片田
刊发日期:2018-09-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扬)机耕道通到家门口、水泥渠修到田中央、撂荒地成了连片田……9月18日,记者在古溪镇龙滩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看到,人们正忙着挖沟建渠、夯筑路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龙滩村土地整治面积为3927亩,涉及6个村民小组,整治内容为平整土地,新修排水沟8.6公里,硬化生产便道、公路24公里。“以前,农田有的很大、有的很小,道路设施也不完善。现在,土地整改不仅让坡地变成了梯田,还新修了沟渠,排水灌溉不成问题。”村民周汝家兴奋地说。
  类似的景象不止在龙滩村,还有群力镇白兔村、小渡镇黄坪村、龙形镇檬茨村……土地整治项目在全区遍地开花。据悉,今年市政府向我区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为新增耕地4500亩(包括复垦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目前,我区已开工15个区级土地整治项目,预计新增耕地65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7万亩,为我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动力。
  区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我区对每个项目扎实开展表土剥存、深挖翻土、平整田面、修筑田坎、表土回铺等工序,实现田坎稳固、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同时,完善灌溉渠、排水沟、涵洞等配套工程,有效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道路系统与排灌系统相结合,在主排灌沟旁建设机耕道,在支排灌沟旁建设耕作道,并建设人行便道连接农户,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以便机械化生产需要。此外,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之后,机耕替代了传统的耕作方式,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
  各镇街实际情况不同,村民要求不同。那么,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我区又是故如何保障建设项目的质量呢?针对记者的疑问,该负责人说,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在项目选址上会首先对现场进行测绘,对当地的林业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方面开展调查,力求与后续发展配套;同时,还会对老百姓的意愿进行调查,获得他们的支持。在项目建设中,对项目实施全程监控,并邀请当地村民作为义务监督员,出现问题及时整改,充分保障建设项目的质量;建设项目完工后,还要经过四道关口的验收,包括两次区级验收和两次市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