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278期 >2018-08-31编印

20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刘协——
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的天职
全媒体记者 吴波 郑三清
刊发日期:2018-08-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协正在给病人开药方。

刘协正在给病人开药方。


  

  在卧佛镇,群众口中时常传颂着一位好医师刘协,她医术高超,深得群众的信任;她任劳任怨,待病人如亲人;对患者以真情相待,医患和谐。20年来,刘协恪守医者仁心的理念,将“为病人解除和减轻痛苦是我的天职”作为座右铭,刻苦钻研医术,通过进修、培训、自学和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医术水平,过硬的医疗技术赢得当地群众信赖。今年8月,刘协被授予“重庆市优秀医师”荣誉称号。

半夜出诊是常事
  刘协是卧佛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里的一员,常年坚持走村入户,为行动不便的病人上门看病、咨询、宣讲健康生活常识等,一来二去,刘协便同全镇的群众成了熟人,同病人成了朋友。
  2017年9月的一天凌晨2点左右,正在睡梦中的刘协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刘医生,我老伴高血压又发着了,现在呼吸很急促,而且还在呕吐,我怎么喊她都不答应,麻烦你快点过来帮帮忙……”电话是天台村的孙继才打来的,他老伴张静知是一位76岁的高血压患者,半夜里老伴突然患病急坏了孙继才。
  对于张婆婆的病情,刘协非常了解。这几年,张婆婆多次找刘协治疗高血压,也逐渐有了好转,可没想到张婆婆突然患病。接到电话后,刘协没有多问,立即从床上翻爬起来穿好衣服,先是拨打本院救护车电话安排出车,同时通知药房值班医生安排准备急救药品。刘协顾不得屋外的大雨,顶着雨一路小跑到医院,拿起救急药品,就冲上了救护车。十分钟后赶到张婆婆家里展开紧急抢救,看到张婆婆慢慢恢复过来,刘医生也暂时松了口气。
  “我住院那段时间刘医生每天抽空来陪我聊天,给我讲一些高血压病日常生活常识和注意事项,还单独给我制定一套饮食方案,把我当亲人一样对待。”张婆婆告诉记者。

为救病人累瘫倒
  今年7月的一天,正是卧佛镇赶场天,到医院检查的病人比往常多了不少。在医院忙碌了整整一天的刘协,下班之后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中。刚拿起筷子正准备吃午饭,突然听见楼下传来嘈杂的声音,本着医生的职业习惯,刘协连忙起身探出窗外一看。“刘医生,快来救人!刘医生,帮下忙。”楼下,一位满脸大汗的中年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奄奄一息不满十岁的小孩,正高喊着向刘协求助。刘协心里一紧,立马又冲出了家门。
  刘协得知小孩因溺水昏迷不醒后,先是脱掉小孩的上衣,检查到小孩还有生命体征。一边让孩子的父母大声呼喊孩子的名字,一边开展紧急心肺复苏。经过近十分钟的抢救,小孩有了微弱的心跳和呼吸,渐渐恢复了意识,最终将小孩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大汗淋漓、精疲力尽的刘医生总算松了口气,瘫倒在了地上。
  多年从医生涯,她早已习惯了不能按时吃饭、不能按时休息,总是加班出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嘛。只要病人能慢慢好转,少休息一会儿也没事。看到他们好起来,我自己也觉得快乐。”对刘协来说,病人是最重要的,病情一刻也不能耽误。

热情服务受欢迎
  “刘医生很有心,有时候前来治病的老人多,自己还会照顾他们的饮食,经常为病人掏钱。”同事对刘协这样评价,她经常利用下班时间为病人进行预防保健及开展慢性病患者随访等卫生工作。她从不因为怕脏而放弃病人,也从不因为病情麻烦拒绝收治病人。
  卧佛镇敬老院的张登贤患肺心病已有6年多,近几年,几乎每年都要到医院来住院好几次。老人膝下无儿无女,住院没有亲属陪同、看护照料,行动不便。一次刘协值班,发现张大爷一天都没有吃饭,也没有看到陪伴张大爷的亲人,询问同事后才知道张大爷是敬老院的老人。因为已经过了饭点,刘协掏出手机为张大爷定了一份饭菜,不一会儿饭店就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
  张大爷接过饭菜,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口中道不完的感谢。事后,刘协递给饭店女老板500元钱,告诉饭店老板每天三餐按时把饭菜送到张大爷病房里,“这是张大爷的生活费,用完了来找我”。
  像张大爷这样的情况,刘协不知道掏了多少钱,从来没有计算过。“病人来找我看病,是对我的信任。他们把健康乃至生命都交给我,我就要尽最大努力,对他们的生命负责,对他们的健康负责”。刘协说。
  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刘协,同时更体谅她的病人,千方百计为患者减轻负担。不该做的检查坚决不做;不该用的药坚决不开;尽可能地为患者节省医药费,节省一切不必要的检查。
  20年来,一直保持着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服务热情,对同事平易近人,对生活易于满足的态度,用朴实的行动实现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铮铮誓言,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