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时政·综合总第277期 >2018-08-30编印

塘坝镇聚焦“五个振兴”,发挥“五个力量”,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亲们生活更好了
刊发日期:2018-08-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桑葚采摘人气旺。

桑葚采摘人气旺。

干净清澈的塘坝河。

干净清澈的塘坝河。


  

全媒体记者 李云喜 赵晨城

  走在塘坝镇的乡间小路上,清脆的鸟叫声和蝉鸣声不绝于耳,阵阵微风夹杂着泥土的清香。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犹如和煦的春风吹遍潼南大地,塘坝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五个振兴”,发挥“五个力量”,紧扣“七个坚持不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我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盛田良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田良品)来塘坝镇金山村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果桑基地。”塘坝镇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盛田良品坚持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流转农民土地,积极吸纳当地农民就业,参与种植、管理、销售和旅游开发,带动当地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旅游实现脱贫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盛田良品桑葚基地,虽然已经过了桑葚采摘期,但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桑葚树长得郁郁葱葱,笔直挺拔。不远处的桑地里,十几名工人正忙着给桑葚树修枝。
  作为盛田良品的管理人员,何仁钦已经在这里工作5年了。“以前在外地打工,然后回家务农,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自从盛田良品在金山村建设桑葚基地后,我就应聘成为了一名田间管理人员,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何仁钦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继续说道,我的工作就是给树枝修枝、消毒,也不算累,还有大把的时间照顾家里,比起以前好太多了。
  盛田良品不仅给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每年举办的桑葚节也提高了塘坝的知名度,成为了塘坝镇响当当的名片。
  “在做好农旅融合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我们还对桑葚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盛田良品经理黄建超告诉记者,他们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大学、生物食品研究院成立产品研发中心,成功开发了桑干酒、桑果醋、桑果酱等以桑果为原料的特级天然色素系列产品,畅销上海、浙江、四川、韩国等地。2017年,盛田良品实现产值达941万元。
  “我镇有耕地面积49300多亩,属于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发展有多种产业,有的村已达到‘一村一品’的标准。”塘坝镇农服中心主任陈栋梁告诉记者,该镇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桑葚、柠檬、中药材、特色经果、花椒等。
  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2017年,我镇在柠檬、特色经果、水产和桑葚产业上,总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陈栋梁介绍说,塘坝镇流转土地1.5万亩,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仅去年就为村民带来975万元的务工收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优秀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
  文化作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起到铸魂化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
  近日,记者走进塘坝镇天印村,看到小广场上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原来这里正在举办每月一次的文艺表演。村口搭舞台,免费看大戏。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塘坝镇各村铆足了劲,不仅“种”好文化,而且送好文化。在家门口能欣赏精彩文艺演出,让村民们有了切实的文化获得感。
  “我们每个村社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一次文艺表演,有政府认定的符合条件的专业演出团队,也有一些是各个村社自发组织的民间团体。”塘坝镇文
  化服务中心负责人郑沁函告诉记者,有许多村民热爱文艺、擅长表演。每个季度的文艺表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老百姓能真正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快乐和熏陶。
  让优秀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重在让老百姓当主角。既要大力挖掘民间艺人,也要加强乡村文艺人才培养。一手送文化,一手“种”文化,身边人说身边事,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解渴”,乡村文化才会根深叶茂。
  郑沁函告诉记者,下一步,塘坝镇将以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为抓手,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知晓率和参与度为重点,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农村成为幸福美好的家园
  清澈的塘坝河水潺潺流淌,像一根银线似地蜿蜒奔流。河岸两旁的柳树,像极了害羞的姑娘,柔嫩如丝的枝条在秋风吹动下随风飞舞。景观步道上,不少市民三三两两地并肩散步、谈笑。但就在两年前,这条河流却是条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
  “以前这条河又脏又臭,河面上还漂浮着许多垃圾,路过这里都要捂着鼻子走。”家住塘坝街上的居民王爷爷感叹地说,现在不一样了,经过政府整治后,河水变得干净清澈,我们没事还来这里钓钓鱼,看看美景,多悠哉啊。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美不美,农村生活方不方便,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否充足有很大关系。
  2016年6月,塘坝镇开始治理塘坝河,镇上筹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塘坝污水处理厂和4座农村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废水约1800吨,镇上共有人口2.2万余人,排放的生活污水已基本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塘坝镇副镇长王永现告诉记者,镇上协调区水务局、环保局等部门开展河道整治,先后投入资金1550万元,整治河道3.6公里,建设护堤4.95公里,清除塘坝河淤泥3900多立方米。
  如今的塘坝河,两岸种满了垂柳、菖蒲、美人蕉等亲水花草,2万余株植被将河水掩映得更为清澈。
  近年来,塘坝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全镇环境状况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农村垃圾基本实现“户集、村收、镇转运”,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河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我镇将积极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新模式,开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局面,努力把塘坝镇建设成为环境秀美、生态文明的绿色家园。”王永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