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57期 >2018-08-03编印

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系列观察③
刊发日期:2018-08-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张燕
  重庆彭水县庙池村,曾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变化的原因,就是坚持一条道路,即“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之路。如果说发展产业让当地村民口袋鼓了起来,那么文化繁荣,则让当地村民的脑袋富了起来。庙池村的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仅仅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还要包括乡村文化的振兴。
  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就谈不上真正的乡村振兴。乡村不仅要下大力气发展产业,同时也要注重满足村民精神需求,让村民保持自尊与自信,让乡村得以安放“乡愁”,让乡风更加文明。
  乡风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村民对待个体、家庭、社会的态度。在乡村,因彩礼、宴请、丧葬、赌博致贫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与乡村的风气有关。不久前,重庆市委宣传部等4个部门印发了《重庆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方案》紧紧围绕乡村“铸魂”行动精准发力,提出要着力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显然,只有大力营造文明乡风,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才能让人们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紧转3版)
  (紧接1版)营造文明乡风,必须有“破”有“立”。“破”就是要向不良习俗和风气开战。摒弃陈规陋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移之以情、易之以理、管之以法。政府要在考虑村民意愿的前提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找准突破口。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将清风正气融入村规民约,使法治精神在乡村落地生根。“立”就是要树立新风。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正确导向立起来、奋斗精神强起来,以村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正,则民风淳朴。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文明乡风重在实践。在此过程中,村民是主体,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要起到“标杆”作用,带头抵制歪风邪气,动员亲朋好友喜事省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坚决抵制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既做倡导者,又做先行者。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党员干部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持续将文明新风化入人心、融入生活,以政风转变带动乡风转变,促进形成人人弘扬传统美德、家家树立文明新风的乡村新局面。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要抓好乡风和政风。只要让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成为广大村民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才能让乡村不断焕发新的活力,让乡村振兴既然有“面子”也有“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