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75期 >2018-08-28编印

有了电商服务站 群众卖货很方便
全媒体记者 黎昭 谭春兰
刊发日期:2018-08-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电商工作人员检查网上下单情况。

电商工作人员检查网上下单情况。


  

  近年来,宝龙镇抢抓“互联网+”新机遇,以电商扶贫为抓手,搭建电商发展平台,创新电商发展方式,完善电商服务体系,强力推进电商产业发展——
  “有了这个电商综合服务站,真的很方便!我们的农产品不愁卖了!有货就直接交到这里,按市场价收购,收入不少一分钱,还省时省力,免得风吹雨晒到街上找买主了。”8月26日上午10时许,在宝龙镇电商综合服务站,白庙村村民陈从林把新收获晒干的30多斤红皮花生,交到服务站负责人彭真手中。当场验货称重后,陈从林如数拿到了100多元现钱。
  自2018年2月开始运营至今,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宝龙镇电商综合服务站已在线销售红薯、蜜柚、新鲜蚕豆、豌豆、李子、黄花梨、糯玉米、蜂蜜、鲜花椒、土鸡土鸭、蛋、红薯淀粉等当地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80万元,285户贫困户触网受益,平均每户增收700—800元。

建专业电商服务队伍16名年轻人成核心人员
  “我们这个电商综合服务站设置了农业技术咨询、供销信息咨询、线上线下业务对接、电商店铺开店、青年触网创业孵化以及快递物流5个服务板块。”宝龙镇电商综合服务站负责人彭真介绍,目前,服务站日访客量有1200多人,每天成交量平均有近100单。
  今年40岁的彭真是宝龙镇杨柳村人,是当地最早一批从事电商的创业人员。2014年返乡创业的他,开始利用老家的撂荒地搞养殖、种花椒,还通过开网店自产自销各类农产品,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网店生意显得不温不火。
  彭真说,当时镇上有一批像他那样触网较早的电商创业人员,大家对接了一些网上平台和本地网销平台,如利用微信平台开设网上微店、建设微信商城、公众服务号等,也结合潼南区内平台建起了镇级服务站,但由于自建平台功能还在初期运行阶段,后台响应滞后带来网络消费者购物体验感弱;再加上受众有限,季节性农产品不能快速突破销售,解决不了收获季节爆发式积压农产品的销售;还有就是镇级快递物流不通、货物少,货物包裹在镇上要滞留一天甚至两天,导致物流时效低,也降低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商品性,加之较高的快递包裹费用进一步增加销售成本,使得本地农产品失去竞争力,电商创业人员举步维艰。
  2017年,宝龙镇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召集本镇电商人员一起座谈,力求改变现状,对电商创业人员进行鼓励帮扶,请专业老师开展电商业务培训,并积极与区商务局沟通协调,建起了宝龙镇电商综合服务站,彭真成为了服务站的负责人。目前,该电商综合服务站利用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众划算、猪八戒、微盟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平台全品类、全渠道的优势,让农村市场的消费者获得多元化的场景购物新体验,带动了本地农村电商的发展。
  在政府的引领下,当地的一批年轻人触网成长为电商综合服务站的核心:28岁的返乡人员胥林艳,大专学习的平面设计,如今在综合服务站负责产品设计、售后服务、发货打单;有多年网营经验、36岁的陈小梅负责网络店铺的技术管理和农产品的拍照上传;有多年养殖、网络营销经验的肖长辉负责采购、运输;彭诗栗和陈勇负责打包物流……他们还根据电商销路情况,针对各村贫困户、困难户、种植大户进行农产品规划、技术指导,提高农产品的商品性,再通过镇电商服务站销售出去,从而增加群众收入。
  “目前,我们这个服务站已经吸引本地16名年轻人加入,他们成为了服务站的核心人员,大家各司其责,分工合作,有了人才做支撑,我们的服务站才能运行顺畅。”宝龙镇副镇长陈玉说,宝龙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成立以来,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电商服务队伍,将互联网上的农业资源大数据进行分析,线上线下对接并深入到村到户,整合线下资源,为农业企业提供更具网络特色的营销服务,帮助其优质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走出去。

农产品质量有保证电商销售火爆
  “大家动作麻利点,这批货上午必须要发出去。”在宝龙镇电商综合服务站,不到半小时,彭真就接单10多起,他连忙组织人员分装、打包、物流,忙得不可开交。
  “这段时间我们接单的大都是新花生、新米、豆粉。”彭真介绍,最近处于农产品青黄不接的时节,本地的李子、梨子都已销售一空,天气太热,像鸡鸭、鲜蛋等畅销产品因物流保鲜太难,都让顾客推迟了订单,新上市的花生、新米、绿豆等就成了畅销品。
  “网上搞销售,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很重要,必须讲信誉。”彭真认真地说,否则,网店的口碑就不好。彭真告诉记者,现在网店销售的很多土特产,都是实行订单农业,给种植户提前预定,收成后种植户主动送货上门,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也能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老陈,今天有什么可以卖的土货没有?”“有哟,家里最近有刚晒干的野葛粉,安逸得很!”当天下午,彭真在换沟村挨家挨户收货,当问及村民陈德足时,陈德足立即应答,并从里屋提了一口袋出来。刚打开,洁白的野葛粉呈现眼前,彭真用手仔细的把粉捏开粘了一小撮放在嘴里,口感不错,没有杂质,质量也好。验货后,最终两人商定按市场价每斤15元进行收购,一共16斤多,陈德足当即就收到240元现钱。
  陈德足说,自镇上电商综合服务站成立后,工作人员隔三叉五就上门来收货。由于交通不便,以前上街卖货全靠肩挑背扛,现在坐在家里就可以把自己种的花生、绿豆之类的农作物变成现钱了。他家散养的30多只鸡、30多只鸭、7只鹅,还有土里的几亩红苕全部被电商综合服务站预定了,为此他高兴不已。
  据彭真介绍,从今年2月开始运营,宝龙电商综合服务站已经累计在线销售红薯56余万斤、宝龙蜜柚1.3万个、新鲜蚕豆豌豆9000斤、李子2.3万斤、黄花梨6.6万斤、糯玉米10余万斤、蜂蜜1500余斤、鲜花椒1000多斤,还有土鸡土鸭、蛋、红薯淀粉、泡菜、辣酱、咸菜、卤菜等,老百姓私房手工制作的传统商品也在网上受到消费者青睐,总销售额共计480多万元。
  农产品销售,尤其是生鲜产品,对质量要求极高。为此,服务站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追踪溯源体系,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土鸡脚上套的脚环和鸡蛋上的二维码标签,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查看每一个农户的信息,包括农户的图片、农户鸡舍的样子、周围养殖环境、鸡每天的喂食情况等。
  “我们还可以做动态监测,通过拍摄小视频,记录整个农户的养殖、电商上门收购等情况,让顾客全面了解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彭真说,这样的质量追踪溯源体系的建立,能够让消费者放心,让他们吃到质量有保证的真正的土货。
  谈及电商综合服务站未来的目标和期望,彭真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潼南土特产的品牌形象。这个目标需要区内的所有电商创业者达成统一共识,不要一味打价格战,而要从保证质量、做好服务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让潼南土特产真正走出去,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

“农村电商+产业”模式助力贫困户致富
  “今年上半年,我们家第一次尝到电商平台销售的甜头,在很短的时间内,电商综合服务站就帮我们家销售了200多个滞销的柚子,还有红苕和豆粉,共收入1000多元。”豆桥社区贫困户龙希光谈及他家农产品触网后的好处笑得合不拢嘴。
  当前,为了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有效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宝龙镇正在积极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扶贫”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之路,由点到线,连村成片,形成宝龙特色农副产品产业化生产,既能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又能保障产品供应。
  豆桥社区是宝龙柚子的主产地之一,村里共种植柚子1500多亩。以往,村里的柚子销路狭窄,一靠柚子节市民上门来采摘,二靠种植户运到马路边或镇上销售。如今,村里的电商服务站即将建成,今年9月前将投入运营,为此全村上下高兴不已。
  冯燕是豆桥社区的建卡贫困户,家里房屋破烂不堪,她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大儿子患有肠梗阻,小儿子患有淋巴瘤,一家人生活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她家被纳入D级危房改造,建起了新房子,还鼓励她发展产业。如今,她家种了4亩柚子,今年,已有70多棵柚子树挂果。正愁下半年一个人缺劳力卖柚子吃力,没想到村里就建起了电商服务站,解决了她家的难题。
  冯燕说,村级电商服务站投用后,柚子就可以通过电商销售了,不用背到街上去卖了,节约人力、还省去了运费,方便得很!“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是好呀!村级电商服务站的建立,更加坚定了我们脱贫的信心,我一定好好干,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把自家产业搞好。”
  豆桥社区支部书记张吉平告诉记者,听说村里要建电商服务站,村民们种植柚子的积极性更高了,根据电商产业发展需要,村里还将改良柚子品种,大力发展漳州柚,因为相比冰糖柚和蜜柚,漳州柚更耐储存,便于物流运输。今年,豆桥社区就将改良500亩柚子,将规模扩大到2000亩。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2—3年的发展,将宝龙镇打造成重庆市级电子商务示范镇。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镇各村设立村级电商服务站,开展针对性的专业网络技术培训,吸引更多村民触网,进一步拓宽电商销售渠道;并把电商与扶贫产业结合起来,电商平台销售什么产品,就引导贫困户发展什么样的产品,助推贫困户增收,确保电商有稳定的货源和市场占有率。”陈玉对做大做强宝龙镇电商产业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