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69期 >2018-08-17编印

爱农业 懂技术 善经营
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米照奎 赵晨城
刊发日期:2018-08-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龚乙峻和刘建果讨论蔬菜种植。

龚乙峻和刘建果讨论蔬菜种植。


  

  美丽双坝,绿意盎然。连排白墙院落上,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院坝里鸣,好一派生机勃勃,好一幅美妙画卷!
  八月,本应是秋收的季节。昨日,记者来到桂林街道双坝社区,却看到一些农户悠闲地在涪江边钓鱼、散步,对繁忙的农活儿置之不理。记者对此感到好奇,上前一询问才得知,如今双坝的农户只管种地,采收、销售全不用愁,因为这些都有人做。

有了经纪人,卖菜不再愁
  “去年我种植的蔬菜产量在2000吨左右,已经全部卖出,几乎没有滞销,多亏了他们。”双坝社区种植大户刘建果告诉记者。
  记者一了解才得知,刘建果口中的“他们”,就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双坝社区,大家都习惯叫他们“蔬菜经纪人”。
  刘建果不仅在双坝社区有40多亩地,在四川简阳还有200多亩。刘建果说,别看现在蔬菜卖得这么好,要不是经纪人在其中帮忙打理,我们哪有能力将蔬菜卖到全国各地,甚至销往国外。
  谈到兴头上,刘建果打开了话匣子。“没有经纪人之前,我们每天一大早就要担着采收的蔬菜到农贸市场去卖。价格卖得便宜不说,每天还会剩下许多菜。”说起以前的艰难,刘建果摇了摇头,菜一旦滞销,就会影响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他们就是我们种植户和市场之间的纽带,没有他们的话,我们又种又卖做起恼火得很。”刘建果如是说。

帮农户找销路,帮商户找菜源
  “刘哥,上次在你家收的苦瓜销量特别好,等这批苦瓜熟了我再来收。”采访期间,一位戴着眼镜、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从田间路过。
  “来来,这就是我们社区有名的经纪人——龚眼镜。”见到有人来,刘建果连忙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家种植的蔬菜基本上是龚眼镜在收,交给他我放心。
  从他们的对话中,记者了解到,龚眼镜名叫龚乙峻,今年37岁,从事蔬菜经纪人职业已经有9年时间了。
“要做好经纪人,我认为至少得具备两点:一个是诚信,一个是资源。”当记者问起蔬菜经纪人这个职业时,龚乙峻认真地说道,经纪人不能对农户短斤少两,要让农户种菜有利润;除此之外,要帮农户找销路,帮商户找菜源。
  2017年,龚乙峻依靠人脉和资源优势,帮助双坝社区的农户卖出5万吨蔬菜,帮助遂宁、南充、绵阳等在外地的双坝人卖出500万吨蔬菜。良好的口碑和诚信的经商之道,得到了双坝老百姓的信赖。
  “一到农忙时节,经纪人就要安排采收、运输、销售方面的工作。为了把蔬菜销出去,还要到全国各地谈业务。”刘建果充满感激地说道,经纪人每斤菜就赚几分钱,如果没有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的心,谁愿意这么操劳?

助菜农致富,助村民增收
  蔬菜经纪人连接着市场和农户,传递信息和技术,就像搭建在农户和市场间的一座桥梁。他们不仅帮助菜农致富,还帮助村民增加劳动收入。
  “以前外出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就在老家打工,每月几千块的收入,也足够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费了。”双坝社区居民邱辉蓉笑着说道,在双坝,劳务人员也有统一的劳务费,采洗工人能拿到160元一吨,打包、上车的工人能拿到90元一吨。在蔬菜上市期间,工人的劳务费最多能拿到5000多元。
  “为了方便统筹人员,我建立了一个劳务工人的微信群。”龚乙峻一边向记者展示微信群一边说道,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也要赶上潮流,以前通知工人需要一个一个打电话,如今只需要在群里一说,立马有人回应,也省了不少心。
  “在双坝,像龚乙峻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还有70多个。”双坝社区书记朱席武告诉记者,他们素质高,头脑灵活,懂技术,善经营,把“农民”当作职业;普通农户依托他们抱团闯市场,也取得更好效益。“在以‘市场+经纪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下,他们为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