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策划总第266期 >2018-08-16编印

从写书信到发微信——
通讯让生活更美好
全媒体记者谭春兰
刊发日期:2018-08-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在商场,一美女正在用智能手机跟朋友视频交流买鞋的建议。

  在商场,一美女正在用智能手机跟朋友视频交流买鞋的建议。


  

  如今,走在潼南城市或乡村,随处可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刷微信、看抖音,在文字、语音和视频通讯中随意切换,这在40年前,是人们做梦都难以想象的。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的通讯方式正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52岁的潼南市民胡印深有感触地说:“通讯工具的变化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不仅是改革的成果,更是幸福生活的印记。”

核心提示
  还记得那个通讯基本靠吼、书信满天飞、手摇电话、使用BP机、大哥大的年代吗?还记得小灵通、IC电话卡吗?……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映射出了时代的变迁,体现出了人民生活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怀旧,共同追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通讯工具……

80年代:书信满天飞 发电报惜字如金

  “真是不敢想象,我年轻的时候,别说用智能手机了,能用手摇电话打个电话,心里就能乐几天。”胡印聊起近四十年来的通讯方式的变化,感慨万千地说,那个年代很少,只有政府、学校、公社这些大单位才有,一般人根本就没法用上手摇电话。
  胡印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他的记忆里,在部队当兵的那段岁月里,最难熬的就是通讯不方便。“只要一想念家人,我就会拿起笔写信,用文字来倾诉我的思念之情。每次把信寄出去后,我就开始盼望着亲人的回信。每次收到回信,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胡印说,给亲人写信是他部队生活中最难忘的时光,虽然已过去好多年,但是每当回忆起那段书信岁月,他还是有说不出的感动。
  市民杨玲向记者回忆道,她至今还珍藏着读中专时与亲友们的往来书信,有时拿出来看一看,触动很深。上世纪80年代跟亲朋好友通讯,贴个8分钱的邮票就能寄到很远的地方,把信寄出,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期待着尽快得到回音。距离远的,一个多星期才能收到回信。
  80年代,信件是寻常百姓与亲友远距离情感交流最主要的工具,在最为紧急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到邮电局拍电报,而电报按字收费,所以力求言简意赅,用最少的字将意思表达完整。“那时最着急的就是接到电报,怕家里出啥急事。”杨玲回忆说,当时发电报0.03元/字,人们只有在紧急情况时才发电报,还必须惜字如金。杨玲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人真是落到福窝里了哟,即使远在天边也可以天天‘见面’聊天。”

90年代:固定电话进寻常百姓家 BP机“大哥大”让人羡慕

  “90年代能在家里安个固定电话就很了不起。”64岁市民陈中表示,那时,由于固定电话安装费高,因此家庭安装电话还是个新鲜事儿。陈中回忆说:“记得当时邻居老张家是附近第一个私人安装固定电话的,那天老张家安上了固定电话,就像办喜事一样,周围的邻居都来了,有的来看看这个新物件,有的来试着打个电话,甭提多热闹了。”看着邻居家安装上了固定电话,陈中当时心想:什么时候自己家也能安装这样一部电话,那可就方便多了。不过没几年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当时,陈中在单位是一名司机,由于工作需要,1996年单位为他配备了一部BP机。有了BP机,工作就方便多了。有人呼他,如果他在家里,就用固定电话打回去,如果正在路上,他就会找个公用电话给人回话。那时的BP机和现在的智能手机相比,在方便性上无法相提并论。然而,在当时也算基本实现了随时通讯。
  在寻呼机兴起不久,出现了另一种更能彰显“财富”的通讯工具“大哥大”手机。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哥大”上市后,每部价格在9000多元,成为“土豪”们的象征。于是,“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是那个时代最令人羡慕的形象写照。1998年,陈中做生意的朋友送给他一部二手“大哥大”,虽然个头大,像个“大砖头”,但是有时人在外面,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非常方便。
  市民胡女士回忆说:“很多年前,我爸爸买了一个‘大哥大’,真的很大,而且很重。到现在我家都还保留着这个珍贵的物件儿。那时候‘大哥大’放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每次放在家里时,我们都还心惊胆战的,害怕被偷。”胡女士说,每次用“大哥大”打电话时,都要扯出来一根天线来寻找信号,现在想想确实很滑稽。

2000年:小灵通流行 IC电话卡不离手

  “大哥大”的出现,注定了手机是寻呼机时代的终结者。但早期昂贵的手机通话费用,给了寻呼机最后的生存机会。在手机与寻呼机和平共处的几年,双方优势互补:寻呼机依旧是首选的个人联系方式,使用手机只是省去了满街寻找固定电话进行回复的麻烦。随着时代的进步,没过多久,手机便彻底“扼杀”了寻呼机。
  “20032003年的时候年的时候,,女儿还在读初中,她想要一个小灵通,我就告诉她,只要她中考考到500分以上分以上,,就买一个送给她”。市民张大姐高兴地说,没想到,当年这个奖励方案一出,女儿为了它开始主动学习、发奋读书,经常熬夜看书。最后经过努力,女儿中考考了590分左右分左右,,远超过了自己给她定的目标,自然也得到了她想要的小灵通。小灵通、大灵通、公共电话亭……对于80后来说后来说,,总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吧。
  8080后张开会回忆道后张开会回忆道:“:记得高中的时候我没有手机,联系别人只能用IC电话卡打公共电话电话卡打公共电话。。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就会跑到校园的公共电话亭中给哥哥打电话,一打便是半个小时,一年下来,存了厚厚一叠电话卡”。市民周城也表示,那时在城里读高中,每个月的生活费就300元左右元左右,,打电话就要用好几十元,但他很怀念那段时光。

现如今:网络四通八达智能手机让人们生活更幸福

  进入21世纪世纪,,黑白屏数字手机出现了,相对亲民的价格加上易于携带,使它很快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从黑白屏到彩屏,从功能机到智能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QQ、微信等聊天软件相继产生,手机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现在的智能手机,不仅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通讯,还能实现移动办公、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
  去年,陈中的女儿给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现在他已熟练地掌握了用微信聊天、语音、视频等。女儿一家生活在新疆,陈中每天晚上都会通过微信和小外孙视频聊天,享受天伦之乐。
  “自从我们村有了4G信号后,几乎家家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你看,通话、查询、娱乐等,手指头一点就轻松搞定了”。8月12日,卧佛镇天台村的种植大户王有明告诉记者,最近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低头族 。”“今年,他打算带领村民种几百亩桃子,这不,一有空就要用手机查找种植技术资料呢!”王有明说。
  “现在,除了老人还在用老式的普通手机外,村里的人大多选择购买的是智能手机,而且买国产智能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崇龛镇青冈村村民李大福介绍,最近两年,菜花节让当地农民过上了好日子,村里的青壮年几乎人人都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其中,价格在1000元至元至20002000元的国产元的国产智能手机最受农民欢迎,而像苹果、三星系列的高端手机也越发受到年轻人青睐。
  “我老婆平时在家务农,偶尔也就是耍耍微信、玩玩游戏,我就给她也买了部2000元左右的国产智能手机 ”。李大福说,自己和老婆都是买的智能机,现在老家4G信号比较好,用起来很方便,可以随时和远方的朋友聊聊天,还可以上网查资料,出门定车票、机票都很方便。
  “能听到声儿,也能见着人,除了摸不着,就跟在身边一样。现在的通讯手段真是太发达了”。6262岁的李玲说岁的李玲说,,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方式的不断变化,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她不由地感叹“:几十年前,她母亲觉得电灯电话就是终极追求目标,可现在呢,就连种庄稼的农民都是智能手机不离手呀,社会发展真是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