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62期 >2018-08-10编印

农村广播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全区22个镇街全部实现数字广播“村村通”
全媒体记者 谭春兰
刊发日期:2018-08-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亲爱的各位村民朋友们早上好,现在向大家播报我区扶贫方面的相关政策……”8月5日下午5时30分,卧佛镇冷坝村广播准时响了起来,寂静的小山村在广播声中开始热闹起来。从扶贫政策解读到种植养殖专业知识,从法律知识解说到道德模范事例……广播的用途在村民的思想建设中喷出了火花。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工作力度,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区2000余组数字高音喇叭,实现全区数字广播100%的“村村通”和80%以上的“社社通”,广播响通率达到98%以上,小广播“村村响”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社区农村广播建设规模日新月异、传输方式升级提速、技术应用不断突破。据了解。2010年,我区与市里同步启动了“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推出农村电视扶贫工程、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工程、直播工程户户通工程。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潼南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顺利建成,全区22个镇街全部建起了镇级广播前端,1300余组场镇音柱和农村高音喇叭,覆盖了所有镇街、行政村,农村广播“在希望的田野上”响了起来。上世纪60—90年代初,农村广播,主要以铁丝为传输介质;自有线电视CATV系统发展以来,农村广播有了新的载体,以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为介质,共缆传输农村广播信号,此方式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农村广播的主要传输渠道。同时,在有线电视网络未能通达的地方,也采用模拟技术无线传输,通过无线广播发射基站,传输广播调频信号。
  2013年,为有效利用重庆市渝西地区地面数字单频网试点项目资源,潼南在全市率先推出以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传输农村广播信号。从此,潼南的农村广播技术告别模拟,真正进入数字化时代。此外,潼南还利用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在农村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取得了两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013年至今,潼南利用地面数字电视技术,使农村广播全部实现数字化升级。目前,全区22个镇街和气象部门,都有各自专属的数字广播平台,及时为本镇街和本部门发布政务信息、科技信息、服务信息、气象信息和应急信息。全区2000余组数字高音喇叭,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由区级数字广播前端定时开通广播,向广大农民及时传递区委、区政府的声音,适时将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向农村传送,真正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
  “过去一到晚上,劳累了一天的群众早早就睡觉了,相互之间串门的都很少,更别说到村委会来了解扶贫政策了。现在可不一样,每天清晨、傍晚随着广播一响,好多群众都会聚到村委会广场的大树下乘凉、听广播、聊政策,效果非常好。”冷坝村村主任张开文高兴地说,农村“小广播”真正发挥了大作用,用最简单、最明了的语言,把国家各项扶贫措施、政策及时传递给老百姓,也对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今,村民每天都能准时收听到党的声音,知晓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