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杨闇公。 图②:杨闇公旧居。 ③:杨闇公日记手稿。
重庆浮图关杨闇公烈士铜像。
核心提示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只有短短29年,牺牲的时候被割舌、断手、剜目,身中三弹。
他,被周恩来称赞为“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牺牲的烈士”。
“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这是他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他历经磨难,为革命出生入死,矢志不渝。他立下的“初心”,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应该永志不忘的初心。
他就是著名的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四川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杨闇公(1898.3.10—1927.4.6)。
“呯!呯!呯!……”
1927年4月7日凌晨,渝中区二府衙70号,一阵低沉而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大门应声而开,来者环顾四周,见四下无人,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包裹交给开门人,一番耳语后匆匆离开。
包裹里有一枚戒指。见状,屋中的老者顿时老泪纵横,一旁的年轻女子当场晕倒在地。
送包裹者是一名狱卒,戒指的主人是杨闇公。就在一天前,4月6日,“三·三一”惨案后被捕的杨闇公在佛图关被残忍杀害。这名狱卒受其精神感召,冒死将杨闇公的遗物送交给其家人。
“除了这枚戒指外,杨闇公还留下3本日记,它们不仅是研究四川和重庆地区革命斗争史的珍贵历史文献,也是‘闇公精神’的生动写照。”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说。
这些日记是如何保存下来的?里面记录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了找到答案,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潼南杨闇公旧居和他在重庆的各处遗址。
“我们的责任,真比什么还大呵!努力!努力!”
10日(1924年10月10日)星期五云
照例的庆祝又来了,仍然是命令式的挂国旗。除官厅方面在表面上表示喜庆外,人民的苦痛,还是与十二年[前]所过的日子不稍减轻,并且还变本加厉的恼火。这样的国庆值得我们庆祝吗……而处于重重压迫之下的国人们,不痛定思痛,也就听他们乱七八糟的弄,还不起来反抗,恐再像这样的过几回国庆,连立足地都没有了呵!
1日(1925年1月1日)星期四阴雨
我们能把这个责任,放在肩上,从民众的团结上着手,外而打倒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内而铲除封建的割据,实现平民政治,使无产阶级得掌握政权,则目前的苦恼,一定会减去的……我们的责任,真比什么还大呵!努力!努力!才能把这个工作完成得了!
7月4日,记者从潼南城区驱车10余公里,来到涪江南岸的双江古镇。镇内有两条小溪,一条为猴溪,一条叫浮溪,两溪环绕古镇,故名“双江”。
双江镇上有东、南、西、北、中5条石板小街,北街最为繁华。从街口前行百米,有一幢前店后院的木结构穿斗悬山建筑,当地人称之为“邮政局”,这里就是杨闇公旧居。
这是一幢二进四重天井的四合院式木质建筑,面街的堂口原为盐号和代办邮务的铺面,往里是正房,中间为堂屋,门前悬挂对联“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1898年,杨闇公就在这里出生。
穿过天井,往里走便是杨闇公和妻子赵宗楷曾经居住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一张老式木床和一个木柜。床背后的墙上有一个墙洞——这里就是曾经存放杨闇公日记的地方。
杨尚昆故里管理处工作人员杨雪兰介绍:“这3本日记最先藏于杨闇公重庆的家中。他牺牲后,他的妻子赵宗楷偷偷将日记从重庆带回双江,藏匿在老家房间的墙洞里保存下来。1949年以后,杨闇公的子女将日记捐献给了国家。”
如今,这3本日记的原稿作为一级文物保存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其复印件则摆放在杨闇公旧居供世人参观。杨闇公用钢笔书写了这3本日记,字迹刚毅潇洒。据介绍,日记大约有500则,记录了1924年1月至1926年1月期间,杨闇公的所见所闻所感。
“薄薄的3本日记,字里行间里展现了杨闇公追求真理、坚持信念的崇高精神,表达出他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翻开一页页复印下来的档案资料,周勇一脸赞叹。他说,1924年10月10日是当时的国庆节,从这一天的日记可以看出,杨闇公想到的始终是人民的苦痛,其立志救国的愿望和信心是何等强烈。
周勇解释,杨闇公虽然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但自称:“我是旧社会的叛徒,新社会的催生者。”他在日记中曾经写道:“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革命当从自我始。”一夜之间,他将全家妇女的裹脚布一炬烧尽,并将自己一双儿女取名为杨赤化和杨共产,以此表达自已实现崇高志向的决心。
对于家庭给他的遗产,1924年1月28日,杨闇公在日记中写道:“我何斯人也!岂能因区区遗产变我初志?若持先人的遗产为生,只可曰吃饭虫,失去人生的真义。”
“凡是从公众着想,所得者大,若以个人设想,就太狭小了。”
20日(1924年9月20日)星期六云夜雨
不能食固苦,得食亦苦。吾人既生斯世,唯一目的是求怎样解决生活问题,尤其是群众的生活问题,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大使命。不能食时,是本身的苦痛……能食后,自身的苦痛虽减,而想及多数没有解决生活问题的朋友,心内的难过,比不能食时,要强烈数十百倍!唉!病愈了的责任,非奋斗不能达到。食饭是叫我完成这使命的呵!
7日(1924年6月7日)星期六晴
我常常说,人们对于利害不可不明,但不可太明。因不明利害,决不能与恶社会奋斗,若太明利害,就生了动辄得咎的毛病,什么事也不能作。并且权[衡]事物轻重的时候,宜从公众着[想]思考,个人的厉[利]害,不要拳拳于心。因凡是从公众着想,所得者大,即使不利,不失为君子,若从个人立身设想,就太狭小了。
7月5日,潼南尖山子。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杨闇公烈士陵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陵园内有一座杨闇公塑像,底座3米,塑像高5米,用红色花岗石雕刻而成。底座上的杨闇公身着长衫,胸前的围巾迎风飘扬,目光凝视前方、炯炯有神。
杨闇公烈士墓后方是一面纪念墓墙,墓墙最上端刻有花纹和日月同辉图案,彰显了杨闇公烈士为人民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墓墙最下端有三个石刻的花圈,寄托了人们对杨闇公烈士的幽幽哀思和殷殷惦念。
“杨闇公的遗体经过三次搬迁。”周勇说,第一次是在1927年4月6日杨闇公牺牲后,他的遗体被暂时存放在重庆江北相国寺;第二次是在1938年,他的父亲杨淮清老人派杨闇公的妻子赵宗楷把他的遗体从重庆相国寺经水路运回潼南双江镇,埋葬在黄家沟枣子湾;第三次就是在1987年,四川省委及重庆市委决定在潼南尖山子新建杨闇公陵园,将他的遗体迁葬到陵园之中。在杨闇公牺牲后,家人四处打听,终于在浮图关岩下的一块麦地里找到了他的遗体。家人与党内的同志一起将杨闇公的遗体运到江北相国寺,满含悲愤地为烈士整好遗容,并在重庆德国人开的相馆里请了一名师傅拍了两张照片,保存至今。周勇说,照片记录下了他那被毁的容颜和斩断的双手。他1991年第一次看到这两张照片,真是触目惊心。
再往杨闇公陵园东南角走,有一处草坪,远远望去,草坪的造型极像一块马掌上的铁钉。
“这是特意设计的,名叫马掌铁草坪。”杨闇公故里景区负责人杨春说,“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是杨闇公的座右铭,也是他对人生的理解。这一点,在他的日记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翻阅日记,我们可以看到杨闇公是一个一心为革命、大公无私的人。”周勇介绍,1924年1月,杨闇公与吴玉章等人建立中国青年共产党(中国YC团),1925年初,杨闇公解散了筹建的中国青年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组织的领导工作。
“即使在生病的时候,杨闇公也不忘以责任勉励自己,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公而忘私的至高境界,直至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周勇介绍,杨闇公身体并不好,有胃病、头痛等症,他依然带病坚持工作。杨闇公曾说:“为了人民的事业一刻都不能松劲,我将来不是病死就是被反动派杀死,革命工作有什么休息可言啊!”
“在杨闇公看来,只有为公众考虑,这种人生才有意义,这和我们今天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一致的。”周勇说。
“与伯承论时局,他真是天才,颇有见解,使此人得志,何忧乎四川。”
4日(1924年1月4日)
星期五晴
十二时许与子鱼赴商业场,与伯承遇于途。膳后赴仲铭新寓,谈至九时许始归。
伯承机警过人,并且很勤学的,头脑也异常清晰,不是碌碌者比;又兼有远大志向,得与之交,我心内是快活的。
6日星期三晴
今日会场的情形,表面上看来,好像没有什么,但是在精卫的政治报告中,很可以看得出民校中心人物的深刻计划……介石[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长、东征军总指挥]的报告,抹煞一切农工援助的事实,而表示自我太强,恐怕都是有用心的呵!
7日星期四晴
特立[张国焘]说话的技术太差,不应突如其来的表示,所以失掉了许多中派的同情,引起会场反对派的抗议。
8日星期五晴
宣传的报告[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所作],较前次各种报告都要系统些,他能把具体的事实指得出来,并对于每个时期所施的宣传口号,也恰中客观的需要。
7月6日,记者驱车经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过通远门、两路口,来到杨闇公烈士牺牲地——佛图关。
佛图关原为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图夜雨”故地,旧时出重庆城,沿东大路上成都,这是唯一的陆路关隘,出了佛图关就算出了重庆城。
从公园南门前行几分钟便见杨闇公铜像,旁边的山岩上刻有“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九个鎏金大字。1927年4月6日,杨闇公就是在这里惨遭割舌、断手、剜目,身中三弹牺牲的。记者伫立铜像前,山风拂面,耳边仿佛回荡起90多年前先烈就义时激昂高亢的呐喊。
“杨闇公烈士一生除了‘人生如马掌铁’的精神令人敬佩之外,他辨人识才的能力也令人赞叹。”原杨尚昆故里管理处文物部主任张盈说,1923年,刘伯承在大足县驱逐吴佩孚派来侵川的黔军王天培部队,在激战中受重伤,到成都疗伤时,经吴玉章与杨闇公相识。
两人相识顿觉相见恨晚。杨闇公对刘伯承非常欣赏,在日记中还提到:“与伯承论时局,他真是天才,颇有见解,使此人得志,何忧乎四川。”后来杨闇公介绍刘伯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事实上,杨闇公对各色人物的判断,无不中肯准确,入木三分。”张盈介绍,1926年1月,杨闇公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从1月6日至8日,连续三天,杨闇公在日记中对毛泽东、蒋介石、张国焘等相关人物都有评价。何其中肯,令人叹服。
“这种识人辨才的判断力得益于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洞察力,得益于他坚定的革命立场和意志,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这些都是当代共产党员需要向他学习的。”张盈说。
源自2018年7月13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