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过境洪水,给涪江沿江镇街群众造成灾害损失。
洪水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牵动着全区人们的心,困境面前,无数爱心涌动,给潼城带来无数感动与正能量。全区人民空前的团结,处处演绎着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动人场景。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夺取抗击“7·12”过境洪灾全面胜利。
洪水退水,留给我们的有灾害损失,更有一份珍贵的感动。生活在这座大爱之城,让我们记住这些暖心的瞬间,更加自信的面向美好的未来。
这张照片 刷爆朋友圈
重庆晨报消息 7月12日,我区遭遇洪水,朋友圈内除了洪水的照片,还有一张女警头靠在石栏上的照片,更是刷爆了朋友圈。
照片中的女警是潼南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方秋蕴。照片中一脸疲惫的她,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
据悉,为确保居民安全,区公安局民警、辅警取消一切休假,全部执勤。方秋蕴于11日下午5点得到通知,分小组到指定地点执勤。晚上11点左右,莲花大桥实行交通管理,她所在小组驻守莲花大桥桥头,负责车辆和行人疏导。
“我记得当时已经快第二天中午12点了,我确实来不起了,就靠在栏杆休息了一会儿。”可她却没想到自己的照片会在朋友圈里广泛转发。
数百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大佛寺清淤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扬唐苠涵)“娇娇,你看到团区委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没有,他们在招募清淤志愿者。”7月13日,在记者采访途中,偶然听到一位青年正在和朋友打电话。记者通过了解获悉,在“7·12”过境洪水发生后,团区委庚即通过微信公众号、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招募清淤志愿者的消息,并组织团干部及时前往受灾区域进行清淤。
当日,记者在大佛寺景区看到,灾后的现场淤泥横流、垃圾满地,青年志愿者们卷起裤腿,踏进厚厚的淤泥中,先用铁锹铲掉淤积泥沙,再用水泵冲洗,最后用扫帚清扫,每一个动作都扎实稳健,头上、脸上、胳膊、衣服、裤子全部溅上污泥,谁也顾不上擦洗。
“在清淤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们纷纷发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实行分片包干,分工协作。”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招募来的300多名青年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一线工人、休假教师、爱心人士、私营业主,大家顶着烈日高温,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投入灾后清理当中。
“为参加今天的行动,我昨晚就做好了准备。早上7点就到大佛寺来了。”青年志愿者王强一边说话,一边擦汗水。
“这些年轻人都把脏活累活抢到干,看到他们这样积极,我很感动就主动参与进来了。”65岁的朱嬢嬢放下手中的铁锹补充说。
谈到清淤工作苦不苦时,正在埋头清理垃圾的年轻党员刘媛媛说,“为群众的事苦,值得!清淤工作也是党员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道考题!”
据悉,团区委还将加大志愿者日招募力度,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利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活,重建信心;帮助景区清淤,争取早日对外开放。
企业献爱心 清淤工作人员吃上解暑水果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赵晨城李云喜)抗洪救灾,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7月13日,西部果仓水果店老板陈伟带着爱心水果,为正在开展清淤工作的环卫工人、交巡警和志愿者们送来清凉,受到大家称赞。
当天下午,陈伟载着满车的西瓜、哈密瓜等80余件水果,驱车来到金滨路沿线,看望慰问正在清扫淤泥的志愿者、交巡警、环卫工人等工作人员,为他们送去清凉。陈伟及企业员工贴心地把新鲜的水果切好,双手送到工作人员手中。吃着香甜的水果,大家笑得很开心。“感谢爱心企业送来解暑水果,有了大家的关心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参加清淤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陈伟告诉记者,参加灾后自救、重建家园,是潼南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希望自己能为辛苦的工作人员送去爱心,为恢复家园尽一点绵薄之力。
患难时刻见真情 免费“稀饭”暖人心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杭郭浩)“来来来,大家谁还没有吃饭的,来吃点稀饭。”7月12日中午时分,一阵温暖人心的吆喝声在被洪水浸泡近70%面积的米心镇场镇上回响,由于洪水造成场镇停水停电,居民吃饭困难,当地几户人家自愿架起炉灶为大家提供可口的米粥。
记者赶到现场时,位于米心镇政府旁的一户人家正在吃饭,而桌上是用餐后留下的碗盘,当问及这些碗是谁留下的时,居民袁艳一边吃着碗里的米粥,一边笑着告诉记者,都是街坊邻居来吃了饭留下的,现在又没水又没电的,大家也吃不上热饭只能凑合凑合。
而在另一户人家,家门口摆着两口快要“见底”的铁锅,粥中分别还掺杂了南瓜和绿豆,锅旁便是一大碗炒过的酸菜。记者发现,内院里还有两口架着柴火的饭锅,蒸汽升腾,一家人一边淘米一边烧火,场面十分热闹。“从早上到现在,我们已经煮了八锅稀饭了,这几锅是为晚上准备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刘女士(化名)一边忙碌着,一边说道,洪水期间,大家都不易,很庆幸我这里没有被淹,大家都可以来吃饭。
患难时刻见真情,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一碗“稀饭”也能成为大家眼中最温暖的食物。据了解,当天,该镇志愿居民共为当地受灾群众提供近400人次就餐。
洪水阻路 挡不住白衣天使的脚步
本报讯(通讯员郑万隆)2018年7月12日下午14:40,上和镇中心卫生院里一片忙碌,家住上和镇后沟村9组的患者曾通荣,病情危急,急需转院。
曾通荣,73岁,因腹胀、腹痛、大汗淋漓、心悸、恶心、呕吐2小时入院,该患者有肝癌病史2月余,如不及时转院治疗,将出现生命危险。
由于上和境内涪江河水迅猛上涨,已阻断交通公路,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找来担架,开展徒步送病人。3公里道路,爬坡上坎,从村便道顶着酷暑将患者送至351省道,再由救护车送往区人民医院。
洪水阻路,挡不住白衣天使的脚步。目前病人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