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隆明对林区进行防火宣传。
1212岁与山结缘岁与山结缘,,5252年艰辛守护年艰辛守护,,只为绿水青山。郑隆明——
塘坝镇封坝村马鞍山森林脚下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郑隆明,大家都习惯叫他老郑。老郑没有什么文化,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一件事——看护山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可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人,在52年的时间里始终坚守在这片山上,看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雨雷电。韶光易逝,岁月的霜痕让他白了头发,他却让这片山“青春永驻”。
天上飘着小雨,给炎热的盛夏增添了几丝凉意。清晨5点多,老郑家的几盏灯光打破了山村的寂静,忙碌的一天开始了。起床穿好衣服,简单的洗漱过后,郑隆明拿着扫帚出门了,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马鞍山的林间小道里。“早上凉快些,就扫扫山。不然树叶堆满了,游客来了不好走路。”老郑佝偻着腰,仔细地清扫散落在地的枯叶,汗水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脸颊,一颗一颗地滴落在地上。
“把这片山巡下来,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老郑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继续说道,自己每天都保持至少
巡山3次,早中晚各一次,一天下来,要走上12公里路。一天12公里,一个月是360公里,一年就是4320公里,52年来,老郑差不多走了2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多。“从小就这样走,几十年了,已经习惯了。”
老郑今年64岁,是这片山林的第三代护林员,从他守护山林那年开始,脚下的路不知道被他走了多少遍,他熟悉和深爱着山林中的一切。“这棵树我们叫它青冈树。我小的时候才碗口那么点大,你看现在我两只手都环抱不住了。”老郑张开双臂用力地抱了一下眼前的树,眼神极其温柔,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马鞍山森林原来叫长沟湾国有林,是一片以柏木、麻栎、香樟为主,集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为一体的原始森林,森林面积81.8公顷,山林生长的树木根深叶茂、林木苍翠。作为潼南五大名山之一,马鞍山历经沧海桑田,至今仍郁郁葱葱,成为潼南的一道独特风景。
“马鞍山上的每一棵树的位置,我都熟悉得不得了。哪里少了棵树,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老郑指着前方一片小坡说,为了扩大马鞍山的绿化面积,最近几年,每年的春秋两季,我都会号召村民、志愿者到山上植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多种树总有好处的。”老郑朴实地说。雨停了,烈日不知不觉中高悬在天空,刺眼的阳光穿过层层树枝,洒在了林荫小道里,落下斑驳的光影,分外好看。虽然已到炎热的夏季,山林间却带有一丝凉意,耳旁传来的阵阵鸟叫声,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丽与恬静。这也许就是老郑所说的“好处”。
第一次巡山完毕后,老郑再三邀请我们到他家里作客,“为了方便守山,就把房子建在山林的入口处,走几步就进山了。山里的一切我都会第一时间发现。”趁着休息的时间,老郑开始向我们讲述他与马鞍山的故事……
受爷爷影响 12岁与山结缘
老郑是土生土长的封坝村人,从12岁开始,他便一直守护着马鞍山,到如今已经陪着这片森林走过了52个春夏秋冬。“我小时候就喜欢跟在爷爷屁股后面,和他一起在森林里来来回回疯跑。”老郑笑着说道,爷爷郑吉山是马鞍山的第一代护林员,尽职尽责地在这里守了几十年,捧回了数不清的奖状和喜报。“小时候经常翻看爷爷的奖状,那时候我就感到非常自豪,觉得能守护山林是个很了不起的事。我在小伙伴面前都是抬着头走路的。”说完,老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爷爷去世时,把马鞍山交给了我父亲和我。我父亲走不动的时候,又把这片森林托付给了我。”回忆着从前,老郑顿了顿,继续说道,当接受这个沉甸甸的使命时,我感觉到我的责任很重大。
“刚开始守林的时候并没有工资,只能记点工分。后来慢慢才有了点报酬。”50元一年干了2年,80元一年干了5年,100元一年干了10年,200元一年干了10年,500元一年干了5年,1999年初才涨到了3000元一年。对于老郑来说,他看重的不是那点工资,而是对这片山林无法割舍的爱。“因为这个山对我们老百姓有好处。前些年,别的地方没有山林,是要烧煤的。我们当地老百姓就没烧过煤,隔几天到山上去捡柴来烧,一年还烧不完。”(紧转2版)(紧接1版)说到这片森林,老郑无比感慨,不仅仅因为他在这里洒下了汗水和心血,更因为这片林子造福了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从青丝到白发 52年的艰辛守护
上世纪70年代,马鞍山茂盛和优质的树木成了部分人眼中的“肥肉”。上山盗猎者有之,砍伐林木者有之。而偌大的马鞍山,并没有专门的护林队伍,那时的山并没有那么好守。“那个时候总有人来偷砍树木,我就在山上修了一个茅草棚,晚上就抱着被子去棚里面睡。睡一会儿就起来继续巡山,每晚上要反复起来几次才放心。”说起以前的艰苦岁月,老郑至今记忆犹新。
白驹过隙,春去秋来。郑隆明一直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这片森林,坚守对爷爷和父亲的承诺,也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与情怀。“以前我们当地人都说我犟得很,不准人砍树,说我爱树像爱命,别人家都不愿意和我打交道。”老郑叹了叹气,为了守着这片森林,他一年四季几乎都在山上与林作伴,一个多月才去一次场镇。
上世纪90年代过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偷树砍树的人少了,但是老郑并没有因此落得清闲。“天气炎热的时候,还要多进几次山,察看林中有没有烟升起。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诱发火灾,长了几十年的树木很可能会毁于一旦。”老郑告诉记者,没人盗伐树木了,火灾就成了森林最大的威胁,因此每天的巡山同样显得非常重要,丝毫不敢懈怠。“说起来,有一次真的把我吓着了。有一天我去邻村亲戚家串门,看到山上有一处地方在冒烟,吓得我赶紧跑回家,才发现是别人家烟囱冒的烟。”说起这场乌龙,老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自从那次事件以后,他便更少出门了。
因为长年累月守山,山林间湿润的空气,使得老郑得了严重的风湿,一到下雨天膝盖就疼。而这些对于他来说,都不算什么。最难过的莫过于对家人的亏欠。“这么多年了,家里事从来没管过。什么都是我一个人在操持,再忙再累,他都雷打不动地一天3次去巡山。”说起老郑,老伴摇了摇头说,几十年来,老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护林上,自家的农田照料得很少,收成一直不好。“即便再多怨言,我也还是支持他的。老郑经常说,这个林子是我们的一笔财富,祖祖辈辈都把它保护下来了,他也有这份责任,管好它,护它周全。”
“小时候我对我父亲颇有埋怨,我觉得他不务正业。九几年的时候,父亲的两个兄妹去云南创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本来想接我父亲一起去,但他偏要守着这个山,不然我们家早就挣钱了。”老郑的儿子郑林现在是封坝村的村干部,年轻时曾对父亲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终于明白了父亲对这片山的热爱,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如今,郑林也成为了马鞍山的第四代护林员,重复着父亲走过的路,共同维护着马鞍山的清新与宁静。
世世代代守护 只为绿水青山
“我们现在有8个护林员,最大的有80多岁,最小的有40多岁,我儿子也成为了护林员之一。”老郑自豪地说,孙子在重庆读大学,但只要一放寒暑假他就会回来和我一起守护这片山林。谈到儿孙,郑隆明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半个多世纪里,郑隆明执着地坚守这片山林。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走过的足迹;每一棵树木的年轮,都映射着老郑瘦小而伟岸的身影,镌刻着细腻而缠绵的记忆。守在这拥有上千亩原始森林和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大山上,老郑尽一生之力保护着这块绿洲。“我现在也老了,也有走不动的一天,现在有儿子和孙子继承守山的事业,我还是很欣慰。我时常跟他们说,我们要世世代代把这座山保留下来,让绿水青山常在,让它继续造福我们的父老乡亲。”
夜色中的封坝村格外宁静,浩瀚的星空披着点点繁星。落叶随着微风徐徐坠地,发出薄如蝉翼的蟋蟀声。每当这个时候,老郑就喜欢站在院坝里,望着自家房屋后面郁郁葱葱的树木,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静静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月光照在老郑的身上,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此时的马鞍山静谧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