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216期 >2018-06-08编印

引进新品种,延长采摘期,宋氏家庭农场——
火龙果+草莓 玩转一年采摘季
全媒体记者 黎昭 谭春兰 夏培植
刊发日期:2018-06-0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宋东升(右一)向记者介绍草莓育苗情况。

宋东升(右一)向记者介绍草莓育苗情况。


  

开栏的话
  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新时代的潼南故事就在哪里——近日,区传媒集团总编、台长带领多组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读者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展示我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生活富的美好画面。即日起,本报开设《总编台长走基层》栏目,敬请关注。
  日前,记者在梓潼街道新生村宋氏家庭农场看到,一个个钢架大棚里,一行行火龙果整齐的植株生机勃勃,藤蔓沿着水泥柱和水泥圆盘攀援而上,藤蔓上挂满了一朵朵淡黄的含苞待放的花蕾。
  “火龙果的苗木原来长这样啊!看花蕾要开了!”下午3:00,几位市民从城区驱车前来新生村郊游,第一次见到火龙果苗兴奋不已,不由纷纷发出惊叹。
  “7月初,火龙果就可以采摘了!”农场主宋东升介绍,试种热带火龙果成功后,农场现已基本形成火龙果+草莓的四季休闲采摘游,让更多城里人能趁着休闲时光,拖家带口地“下地”,一边体验采摘乐趣、一边饱览田园风光。
  宋东升说,实施乡村振兴既要加快城乡融合,更离不开改革创新。他就是通过引进新品种、引用新技术、培育新业态,从而推动农场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真正实现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

引进新品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火龙果采摘期达半年
  “2017年,我们农场的火龙果实现销售收入40多万元,纯利润达16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纯利润20多万元。”望着长势喜人的火龙果藤蔓,宋东升满怀信心地说,看来,当初自己毅然选择走特色差异化发展之路是走对了的。
  宋东升说,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激发了很多像他一样的创业者积极创新创业,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家乐、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而生,如何不被大众淹没,在行业中崭露头角、走特色差异化发展是形势所迫、更是大势所趋。
  “当年,潼南周边的采摘多是葡萄、桃李之类的为主,没有什么特色。”宋东升说,当初在外地学习考察时,看到火龙果外观独特、果肉营养,挂果期特别长,采摘从7月持续到12月,单株火龙果苗就能结果8—10个,产量很高,而且市场价格10多元/斤还供不应求,于是就萌生了回老家种植火龙果的想法。
  2013年,宋东升在新生村流转土地,种植台湾红心火龙果。当时,潼南还没有人种植火龙果,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劝他:“火龙果是热带水果,我们这些地方种不活,莫拿钱打水漂!”他说:“正因为没人种,我才要种,这样才能独树一帜,做到人无我有。”
  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想法,宋东升采取先试种再扩大种植。他以每株25元的价格,从台湾引进了200株红心火龙果苗开始试种。火龙果毕竟是热带水果,要想种成功并不那么容易。冬天,光照少、气温低、湿度大,果苗出现烂枝现象。宋东升就通过电话、微信及时向台湾专家请教,(紧转3版)(紧接1版)同时,他还通过网络,在网上与其他种植户学习、沟通,很快便掌握了种植方法。他采取搭棚保温、增施腐殖质丰富的热性有机肥料等措施,确保了苗子健康生长。经过科学管理,这批苗子成活率达到90%。
  在摸清火龙果的“脾气秉性”后,宋东升决定自己繁殖苗子扩大种植规模。到2016年,他已栽种台湾红心火龙果苗3000株,成为潼南特色农业的一大亮点。
  为提高品质、口感,他将熊蜂请进大棚,为火龙果授粉,既提高了产量又提升了品质;同时,他还在大棚里安装塑料防虫网,细密的防虫网既能把迁飞性害虫挡在棚外,又通风透气,保证了火龙果生态、环保、无公害。
  “目前,基地种植的火龙果产量在4000—5000斤,受地域温度、湿度的影响,虽然产量比外地稍低一点,但火龙果品质、口感一点不比外地的差,为此去年的火龙果采摘价为28元/斤,采摘仍然异常火爆。”宋东升说,到基地采摘的游客最看重就是农产品质量这一点,正因为火龙果种植在潼南的独特性和好品质,他去年才大赚了一把。

发展新技术延长草莓采摘期 让游客四季有果采
  在火龙果旁边的草莓工厂种植大棚里,记者看到,宋东升正在一排排铺有黑色薄膜的钢架上忙碌不已,只见他把沟槽里的黑褐色基质翻了面,清理根状物后,将黑色薄膜紧紧收拢密闭。当前,草莓采摘刚完,他就利用农闲时间加强对基质的管理,为下一季草莓种植打基础。
  “我刚扯了草莓苗,清理了苗根,正采取太阳能高温物理杀菌的方式对基质进行杀菌。”宋东升说,让基质在6、7、8三个月经过高温杀菌后,来年种植就不使用农药,更能保证草莓绿色生态品质。
  “我们的草莓都是红一个采一个,很多游客喜欢来这里采摘,因为不仅草莓味道好,而且采摘也不费力,‘好吃狗’不用弯腰蹲地采,站着就可以摘,有些小孩子甚至直接张开嘴去咬草莓。”宋东升说,这种立体无土基质栽培草莓技术是基地去年新引进的,是将草莓植株置于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水溶液或营养液,再加上基质进行栽培。
  目前,基地采取新技术栽培的大棚有10亩,每当草莓成熟,便一层一层散落垂吊下来,自成一道风景,好看又好吃。外行看来,这里的草莓开花、结果跟普通大棚的栽培没什么两样,但种植草莓的土质却隐藏着“秘密”。
  “这个土除加入少量泥土起保湿作用外,基本上是有机质营养土构成,里面主要含有椰糠等有机质,营养元素非常全面。”宋东升说,采取立体无土基质栽培技术有很多优点,一是果子是吊着长大,基本不会受到虫子、泥土的污染,果子商品性好;二是采光性、透风性也很好,果子鲜艳又好看,有卖相;三是节约空间,减少土地成本;四是无需蹲在地上采摘,方便孕妇、老年人等人群采摘,很受顾客青睐;五是产量特别高,一个大棚相当于普通栽培模式两个大棚的产量。
  “无土栽培草莓虽然优点很多,但成本相对比较高,管理更是要求精细化。”宋东升说,为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基地投入10多万元引进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用于草莓的种植与管理。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层栽培槽中都布设了管网。宋东升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高科技技术,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均匀、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使用这些新技术种草莓,比普通草莓个头大、口感更好,亩产可达5000斤,从头年10月到次年5月都有草莓采。”宋东升高兴地说,运用新技术种草莓确实是高产优质,经济效益可观。
  为了弥补6月无果可采的空档,宋东升孜孜不倦地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如今他已突破技术难关,掌握了一套通过调节水肥和温度来延长草莓采摘期的新技术。明年就将新技术用于生产,可以将草莓采摘期延长到6月,加上7—12月的火龙果采摘,届时游客到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采摘了。

培育新业态发展订单育苗 盆栽果苗受欢迎
  近年来,宋东升在加大农场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还积极培育新业态,通过发展订单育苗和盆栽果苗,增加农场收入,增强农场吸引力,让游客在家也能充分体验水果种植的乐趣。
  在草莓育苗大棚里,记者新奇地发现了一红色叉状物。“这是干什么的呢?”“哦,这叫压蔓器。”宋东升解释道。原来,这是用来固定草莓苗的,避免草莓的匍匐茎子苗无序杂乱生长,这样草莓苗和基质就能做到紧密结合,利于根部生长。
  “我的火龙果果苗和草莓果苗实行的是订单销售哟!”宋东升高兴地介绍,今年他在满足自己栽培的同时,还扩大育苗规模,满足周边和外地农业企业的订单需求,果苗已卖到重庆、四川的多个区县,年收入近20万元。近期,宋东升正在为外地农业企业6万株的草莓苗订单而忙碌不已,按每株1.5元的价格售出,仅此一项他就能增收近10万元。
  为了提高种苗质量,达到高产、抗病、早上市目标,增加草莓生产效益,宋东升不断改革创新,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培育种苗。据他介绍,与传统的裸根苗相比,穴盘苗的根系不受损失,与土壤密切接触,种植后没有缓苗期,迅速能进入生长期,而且穴盘苗开花结果更早,浆果进入市场较普通苗更早、产量更高。
  “你看,这就是我们培育的盆栽火龙果苗,长得很好吧。”宋东升说,除了订单育苗,基地的盆栽火龙果和草莓苗很受游客喜欢。基地采取1+1<2模式进行销售,采果的游客再购买盆栽果苗,就可享优惠。原本市场价10—15元的盆栽草莓,180元一盆的盆栽火龙果,采果后购买价格就大幅降价。为此很多前来基地采果的市民,都在采摘后选购几盆盆栽果苗带走,不仅因为价格便宜,还因为在家就能体验种植、采摘的乐趣。
  宋东升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让自己的思路更宽广,目标更明确,走农业改革创新之路已成为他持之以恒的追求。今年他又有了新想法,打算新增游客体验项目。7月就将迎来火龙果采摘旺季了,当前宋东升正在积极做各项准备工作。他打算在火龙果采摘期间,让游客们体验用火龙果现场制作各种糕点的乐趣,丰富游客体验内容,感受不一样的采摘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