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总第348期 >2018-06-29编印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确保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
潼南:紧紧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
刊发日期:2018-06-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昔日贫困户向记者介绍“致富经”

昔日贫困户向记者介绍“致富经”

旖旎的田园风光

旖旎的田园风光

  丰收中获得喜悦。

  丰收中获得喜悦。

忙碌中收获幸福

忙碌中收获幸福


  

全媒体记者余艳清李扬唐苠涵

  在脱贫攻坚战斗中,我区始终把贫困户如何持续稳定增收,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区委、区政府出台《潼南区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设立设立20002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通过示范带动、入股分红、龙头帮扶、小额信贷、乡村旅游等措施,鼓励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目前已经形成“镇镇有特色、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发展态势。贫困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0470元元,是2001年11061106元的元的99.5倍。

示范引领 村村产业有特色
  “如果村里没有发展产业,我们也不会有现在的好生活。”罗吉华曾是新胜镇钟峰村有名的贫困户,2015年村里成立了重庆市盘姜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政府帮助下,罗吉华不仅把承办地作为股份加入到了合作社,还和妻子、儿子一起到合作社务工,从此有了两份工资收入,家里生活逐渐变得宽裕起来。“按天算钱,去年我们一家三口在基地的务工收入就有3万多元。”罗吉华说,靠着村里的生姜产业,钱包鼓了、贫困帽子摘了,奔小康的信心就更足了。
  “去年,新胜镇生姜平均亩产约6000斤,总产量达1800万斤,全镇仅生姜一项销售收入就达9000余万元。”新胜镇党委书记林远征介绍,如今,他们生产的“罗盘山生姜”已经远销到了台湾和韩国。生姜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的带动下,到去年底,全镇有25户贫困户70人通过生姜产业脱贫。
  和罗吉华一样,我区众多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尝到了“甜头”。
  近年来,我区围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生态畜禽、特色种植四大产业,形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潼北丘陵经果杂粮产业片、涪江北岸立体农业示范片、渝遂高速沿线产业带、琼江下游稻藕水产示范片、南部山地姜椒产业带,全区蔬菜种植100万亩、油菜种植28.3万亩、水产养殖20万亩、特色经果30万亩。建成柠檬、花椒、中药材等产业基地30余万亩,所有贫困村全部形成1—2个主导产业,实现了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的脱贫目标。

股权量化 贫困户成了大赢家
  记者在柏梓镇梅家村采访,站在村委会后面的一座山坡上,放眼望去:成片的渝佛桃挂满枝头;蔬菜基地里的黄瓜挂满藤架;水田里水稻长势喜人……让人很难想象这里以前会是一片荒地。
  梅家村有耕地3410亩,劳动力1200余个。在传统农业效益不高的情况下,村里8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留守在家的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30多年前,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探索分户承包经营土地,把集中经营的土地分到一家一户经营,释放出了土地的生产力。今天,面对土地闲置的困境,我们能不能也通过深化改革,探索一种重新激活土地、释放出新的生产力的办法来呢?”在村党支部会上,村支部书记刘琪林提出用改革来破解困境。
  梅家村的股份制就是通过土地入股,把土地经营权集中到合作社里;通过现金入股,补充生产需要的流动资金。土地按每亩800元折价,然后按2000元一股计算股份;现金入股也按2000元一股计算股份。集中经营的收益按股分红,并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
  2016年12月,梅家村百姓种植养殖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首批有260户的900亩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并有80户村民总共40万元的资金入股。
  “这种土地入股的方式,把摞荒地盘活了,我们在合作社务工不但有一份收入,今后还可以分红,比原来土地摞荒强多了。”梅家村已脱贫群众倪纯钢笑容满面地说,我去年土地入股加年底分红得到4800多元,务工收入1.5万多元,再加上爱人的务工收入,一共收入了近3万元,这在土地股权改革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梅家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中,针对村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折资入股形式,每亩在确保每年800元保底基础上,还能分红400多元。

龙头帮扶 户户增收底气足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土质好、空气好,养羊门槛低、成本小、收效快,去年我养羊收入3.2万元,日子好过了。”曾广文是崇龛镇石庙村建卡贫困户,2015年,帮扶企业可杰合作社扶贫帮扶干部为他家送来5只山羊。没想到,这5只羊让老曾一家脱离了贫困。老曾说,现在自己只管养羊,跟当地羊贩子签订了收购订单,脱贫奔小康更有底气了。
  2015年7月,我区推动102个重点龙头企业与全区50个贫困村结对帮扶。这些企业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自觉担负起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当年,便在每个贫困村发展了一个农业企业、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10个以上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可杰合作社立足团队技术优势,选育出生长速度快、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山羊新品种,为深度贫困村石庙村找准产业扶贫着力点。优先在深度贫困户中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农户土地折资入股的方式开发荒山荒地200余亩发展中药材种植,以“山羊代养+技术指导”模式帮扶7户深度贫困户养羊105只,实现收入13.8万元,户均增收5600元。
  在帮扶过程中,各龙头企业结合实施“百村百园”“一村一品”工程,因地制宜,注重贫困户发展“短平快”产业与建立产业化基地相结合,带动贫困村发展1—2个适合当地的效益农业主导产业;在帮扶村建立2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采取流转或托管、代种代养等多种形式,高效利用贫困农户土地发展产业;领办股份合作社发展产业,贫困农户土地入股或以土地折资入股,实行保底按股分红,享受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小额信贷 没钱也能大发展
  “建卡贫困户无需担保和抵押,便可获得50000元的信用贷款。”近日,五桂镇利用赶集天积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吸引众多群众前来咨询。
  廖世祥介绍,这笔贷款必须用于发展生产。扶贫贷款的贴息资金由区财政局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期限小于1年的,据实贴息;贷款期限超过1年的,按年度分次贴息,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
  为防控扶贫贷款风险,区扶贫办、农委、财政局共同整合资金设立了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基金2000万元,其中首期规模500万元。当扶贫贷款出现逾期时,经催收和执行法定程序仍未还款的,由银行、政府(财政)按3:7的比例分担贷款损失。
  “我一直想挖一口水塘养龙虾,可就是资金还没有凑齐。”双江镇管店村贫困户李建说,“我正为这事发愁的时候,区里出台了小额贷款的好政策。我立即贷了5万元来挖了一口了水塘,养了5亩田的龙虾,估计今年收入3万没问题。”
  “2017年,我区共有736户贫困户贷款3666万元发展生产;2018年一季度,贷款发放542户2668万元;截至目前,全区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6334万元,解决了1278户建卡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大问题,同时也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加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廖世祥说。

商贸旅游 菜花开出“致富花”
  近年来,我区依托境内万亩油菜花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如今,油菜花已经成为潼南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花海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景区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当地百姓实现了脱贫增收。
  张明是崇龛镇白沙村的贫困户。11年前,种了大半辈子油菜花的张明只知道油菜籽可以榨油,油菜梗可以当柴火烧。
  “那些年就有游客说我们村子美得像一幅画,可以发展旅游,可那会儿我们哪儿懂这些啊。”2008年,第一届菜花节开幕,张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开起了农家乐。如今,张明家庭院焕然一新,门前油菜花盛开,旁边是清澈的琼江水。张明说:“除了住宿以外,自家炸的菜油、自家熏的腊肉现在都不够吃了,游客走的时候都会带走一些,一季花期挣的钱比过去一年还多。起初大家说油菜花能开出‘致富花’,当时不理解,现在可是深刻感受到了。”
  “我们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铺路修桥,改善偏远乡村风貌,由‘输血’到‘造血’,将精准扶贫与‘绿色’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坚持精准选项、精准施策、精准营销,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合力互帮’等方式,扶贫与旅游有效对接,促进贫困村、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子。”区旅游局局长唐凡云介绍,以举办菜花节、柠檬节、桑椹节等特色节会带动,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景区内贫困群众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同时,我区还推动电商扶贫,贫困村电商网点实现全覆盖,交易额达到1.5亿元。

短评

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

  产业是地区经济的“发动机”,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产业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铁抓手”。可以说,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关系到整个脱贫攻坚的大局。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必须立足“增收可持续”,千方百计让富民的产业兴起来,让广大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强化规划引领。产业扶贫能不能落到实处,产业发展规划是基础中的基础、关键中的关键、核心中的核心。规划要“实”,要做到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容不得半点含糊。
  强化龙头带动。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产业整合和带动能力。所以,我们要围绕主导产业,扶持发展一批农民合作组织、扶贫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每个村有2—3个覆盖贫困户的支柱产业,每个支柱产业有1个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让广大农户在合作组织、企业组织中获利。
  强化政策扶持。脱贫攻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都有政策上的“真金白银”的支持,但再好的政策机遇,再大的倾斜支持,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效益。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我们要把产业扶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研究谋划,让特色产业这个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为精准脱贫输送力量,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红火起来,让贫困群众的腰包充盈起来,彻底拔“穷根”、栽“富根”、开“富路”,贫困群众就一定会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