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循环农业基地里的粮油生产厂房。
勤思养猪场规范整改后干净整洁。
尾菜已被还回地里,等待进一步处理利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必须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眼新时代,立足新要求,拿出新举措。当前,米心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规范养殖场、发展种养循环的农业基地及尾菜治理等方面入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
规范养殖 严防污染
“我们整改达标了,今天就可以进猪了。”勤思养猪场的工作人员一边打扫猪圈,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着。在整改之前,该养殖场存在将污染物偷排、直排和乱排等现象,对周围环境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如今,通过修建排水排污管道、污水沉淀池和沼气池等设施,对猪粪及污水进行规范处理,实现规范化养殖。“我们养猪场仅猪圈就占地870平方米,之前因为技术不成熟和环保观念的欠缺,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现在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不仅在环保上达标了,而且猪的生长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勤思养猪场负责人向大家介绍道。
随后,记者来到涪江江畔已被关停的苟氏养鸭场,宽阔的江面上倒映着两岸的青山、房舍、绿树,隐隐绰绰,如诗如画。可谁曾想到,如此美景在之前也遭到了破坏。苟氏养鸭场之前共饲养5万只鸭子,并将粪便污水直接排放在涪江中,造成养殖场附近的大片江域严重污染,臭气熏天。“对于没有整改空间的养殖场,我们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关闭和拆除。”米心镇政府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强制关闭了该养殖场,并采取多种措施治理被污染的江水,使得这样的美景才能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镇正加紧进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根据各个养殖场数据调查结果,严格把关,已经拆除、关闭4家养殖场,并对23家养殖场进行规范化整改,当地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种养结合 循环利用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简简单单的八个字道出了循环种养的理念。农业要实现长期发展同样要细水长流,不单单是向土地要效益,更要坚持对环境的不断呵护。“这些种养循环基地将许多养殖场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成为优质有机肥原料和沼气,达到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米心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现已建成种养循环农业基地7个,并对基地的基础设施设备加紧完善。
“我们这里的蔬菜,全部使用沼渣、沼液作为肥料,没有打过农药化肥,绝对算得上是无公害产品。”正在地里劳作的聚林农业工作人员说着便摘下一根黄瓜直接吃了起来。据了解,聚林农业是米心镇较为典型的种养循环农业基地,该企业将从各个养殖基地收购来的土粪、牲畜粪便投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渣、沼液通过处理后作有机肥,从而生产出了有机大米和粮油等农副产品。目前,聚林农业旗下成立了华祥农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吉家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种养循环的水稻高产示范基地。“下一步,合作社计划吸纳更多村民加入进来,一起发展循环农业,在拓宽增收渠道的同时,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合作社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米心镇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以养殖为源头,种养结合为基础的新型农业循环模式,通过对养殖污染物的循环处理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推动了生态可持续发展。
尾菜处理 变废为宝
“为什么这些田地里这么多废弃萝卜哟?”当记者在米心镇岳家坝看到大片大片的田地里都散落着废弃萝卜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随后,在与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交谈后才得知,原来这是将在分选、包装、净菜加工等商品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尾菜返回田地里,并用机器将其碾碎,成为有机肥,为接下来的农作物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
之前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人们把大量尾菜倾倒堆积在田间地头、乡村道旁、沟渠内,任其腐烂变质,产生的臭气吸引了大量的蚊蝇,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米心镇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中,将尾菜进行资源化利用,将污染环境的尾菜变废为宝,摇身一变成为人们喜爱的有机肥。“以前这些废弃的尾菜堆起来臭得很,现在作为肥料放在田地里面,我们每年的肥料钱都要节约好多哟。”一位正在用机器将萝卜碾碎的村民告诉记者。
近年来,米心镇通过发放宣传单和开展培训会等方式向广大村民宣传尾菜处理的方法和理念,引导广大村民对田间尾菜进行处理运用。“我们镇1000亩土地平均每年产生近10吨尾菜,经过长期的宣传和治理,现在尾菜利用率基本上达到90%左右,剩下的尾菜我们也倡导村民拿回家喂猪喂鸡等,基本上改变了之前尾菜污染环境的状况,进一步加快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