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日,潼南工业园区,重庆太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废物利用再生生产线上巡查。重庆日报记者万难摄
核心提示
今年一季度,在不少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疲软的大环境下,潼南工业仍逆势上扬,工业增加值增长8.9%,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工业投资增长15.3%。是什么让潼南这个原本渝西地区的工业后发区域,实现了迎头赶超?
“我们认为,是创新驱动为潼南工业发展注入了持续不断的活力。”潼南区委书记曾菁华说,作为一个工业发展的后发区域,再走传统发展老路显然不行,为此,潼南区紧扣“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抓住工业后发优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潼南工业迈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瞄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 手机机器人成产业新支柱
2017年9月13日晚,曾经被俄罗斯总统当做国礼送出的YOTA手机,在潼南进行了YOTA3双面屏手机的全球首发,让世界目光聚焦潼南。
让人高兴的是,YOTA手机已正式签约落户潼南,将投资10亿元在潼南高新区建设YOTA手机(中国)总部、品牌基地、生产基地,以及研发、营运、结算、售后服务中心。目前,潼南YOTA手机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年内就将建成投产。届时,市民将用上“潼南造”的最新款YOTA3手机。
“这是我们手机产业逐步迈向高端的起点。”曾菁华介绍,近年来,我市手机产业发展迅速,潼南区自2013年6月签约第一个手机项目开始,已陆续引进手机企业79家,2016年共生产手机7583万台,产值259.53亿元,成为了我市第二大手机生产基地。
借助这一产业基础,2017年以来,潼南区瞄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前沿,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原有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着力培育以手机整机、物联网、车载智能设备、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新型显示等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成效斐然。
除了YOTA手机外,国内手机代工行业排名前三的巨头企业与德通讯签约落户潼南,将投资10亿元在潼南建设包含研发中心、测试实验室等在内的智能终端产品生产基地,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原有的驰硕电子也通过科技创新,瞄准了智能太阳能路灯等智能终端市场蓝海,今年一季度,企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622.79%。
同样发生着巨变的还有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近日,在潼南高新区的埃斯顿(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日报记者看到,研发人员正在对一条“钣金柔性智能制造生产线”进行性能调试。不久后,这条生产线将销往一家制造企业。
“通过它,企业可以实现在一条生产线生产多种产品,并对产品数量和型号进行定制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该公司销售工程师陈德洪说道。
在潼南高新区,像埃斯顿这样的智能装备及机器人项目目前共有20多个,初步形成了从研发、制造、营销到服务的智能制造链条,构建起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无人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以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环保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新亮点
不管是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还是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瞄准这些高端产业的并非只有潼南一地,缘何潼南能异军突起?
“我们有一项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那就是电镀废水的环保处理。”潼南区区长王志杰说,电镀行业是制造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无可替代,但同时也是工业三大污染源之一,制约了不少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恰巧,潼南经过技术创新,解决了这一环保问题。
5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位于潼南高新区的重庆巨科环保电镀产业园。园区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与传统电镀企业“生产现场震耳欲聋,厂区四周气味刺鼻”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园区甚至引出部分处理后的水,在办公楼里养起了金鱼。
“电镀废水的处理是一个技术活,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主研发了‘电镀废水闭路循环装置’等20多项高新技术。”巨科环保总经理蒋义说,通过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成分不同的电镀废水通过不同管道输送至处理车间后,经过过滤、除油、隔膜压滤等处理,最终变为可重新利用的中水。同时,电镀废水中所含的铜、镍、铬等重金属经过处理后转换成了铜粉、氢氧化铬、碳酸镍等工业生产原料,实现了资源回收再利用。
“以前是电镀跟着产业走,现在是产业跟着环保走。”蒋义说,巨科环保产业园建成后,由于解决了电镀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问题,吸引了众多配套企业和制造企业入驻园区。
景裕电子主要为小米、惠普、华为等品牌配套生产笔记本电脑外壳等产品,2016年9月入驻潼南巨科环保电镀产业园后,企业所排电镀污水都交由园区进行统一处理,彻底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目前,企业多条生产线都实现了满负荷运转生产,年产笔记本外壳达60万片。今年7月企业二期建成后,企业生产规模有望超过150万片/年。
目前,巨科环保产业园已入驻远达催化剂、新中天环保等近20家企业,正在洽谈企业25家。今年一季度,环保产业园产值同比增长62.9%,成为潼南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五减三制”优化营商环境 潼南成创新创业的“福地”
5月2日一大早,在潼南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一派繁忙景象。潼南工业园区工作人员邓文杨一上班,就带着落户企业前来办理执照,从受理、核准到办证,当天就拿到本子。
“审批事项多、手续繁、速度慢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企业和百姓最期盼的就是效率。”潼南区行政服务管理办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优化营商发展环境,近年来,潼南区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3轮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地实行“五减三制”,即减审批事项、减申报材料、减办事环节、减承诺时限、减审批成本;推行首席代表制、一次性告知制和并联审批制。
在办事大厅,每个办事窗口设立首席代表岗位,70%审批事项授权首席代表在窗口直接办结。首席代表可直接发文、发证,不必再提交到各个部门,免得企业“两头跑、两头办”。涉及工商、国税、环保等10来个部门的工业项目,安排专员代为全程办理,实行并联审批制,多个窗口单位联合对项目进行审批,通过这些举措,潼南区行政许可事项较原有项目减少39.5%,原有前置审批减少为53项,使行政审批时限压缩50%,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到20个工作日内。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潼南。2017年,就有大庆油田、与德通讯等74个企业和项目落户,引资总额453亿元。今年一季度,潼南又新签约罗福汽车、轩鑫菲手机产业园等11个项目,协议资金45.7亿元,到位资金37.66亿元。
除了这些大型企业外,好的营商环境还吸引了不少外出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原本在外从事矿业生产的代小平就回乡创办了汇达柠檬,依托柠檬的全产业链发展,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一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
普创长顺机械董事长李长顺多年在广东发展,现在回乡投资建设高精密度平面磨床项目,目前已获得了5项专利产品和1项技术专利,产品种类达30多种,远销海外,成为国内唯一品种齐全的磨床制造厂家。
记者手记>>>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没有终点
王 翔
近年来,大批优质高新企业纷纷选择落户潼南,除了其拥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工业后发优势等“硬”环境外,良好的营商“软”环境更是必不可少。
在采访过程中,63岁的金燕巢科技董事长黄立端就给重庆日报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
他的项目主要是依托光转电技术,让家中电线都具有光纤信号,是各地都很受欢迎的高新技术项目。当初在选择项目落户地时,他走了近20个区县,每到一个地方,就住在一个旅馆中,与周边群众交谈,从细节和侧面了解当地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有关情况。
当来到潼南后,他发现,潼南不仅大街小巷很整洁,就连垃圾运输车都清洗得十分干净。这说明,潼南的干部很有执行力,上级领导的指示决策能真正贯彻落实到位,让他能放心地把企业放在潼南。
其实,潼南一直都很注重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紧转2版)(紧接1版)除了在审批服务等方面推出“五减三制”等措施外,还在干部作风保障等方面进行严要求,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庸懒散”干部和“吃拿卡要”不良行为,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准入难”“创业难”等“七难”问题,营造了一个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但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对营商环境的要求都不一样,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永远没有终点。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始终将其作为招商引资的“前置条件”来对待,自加压力、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良好口碑,获得企业的青睐。
所幸,潼南深谙其中之理,始终不断地换位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审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当前,潼南新一轮的营商“软”环境打造已是蓄势待发,按照只跑一处、只跑一次、原则上一天办结“三个一”要求,潼南区制定了一套新的企业服务流程。待服务大厅搬迁后,今后落户园区的企业,只需与园区的一名对接人员打交道,就能一次性办理完毕相关手续。届时,企业办事效率将较现今大幅提高。 (原载《重庆日报》2018年05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