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生活,家里请了保姆。
应景芳自创应氏书法,20082008年拿到年拿到《速成习字法楷书》作品版权。图为应景芳正在练字。
妈妈,我是你的眼,你是我的手。图为母女俩正在做饭。
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妈妈一起出门逛逛。
陋衣针线密,爱子情不尽。在梓潼街道大同街,一个幽深的小巷子、一栋老旧的低矮楼房,一对特别的母女在这里相依为命。母亲不惜欠下累累债务,翻越千山外水,求见无数中医和西医,只为女儿恢复健康。从7年前,母亲失明的那天起,女儿就成了母亲的眼,母亲就是女儿的手,母女俩相互配合,一起走过了3000多个白天黑夜。
盲母和残女组合 乐观面对生活
5月10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梓潼街道采访一对特殊的母女,还没进门,就听见了一对母女的对话。
“妈,加点小米,小米在你右手边,再往前一点点!好好好,够了够了......”记者“咚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了母女的对话,等了有一会儿,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双手伸着向前方摸索着,打开了门,脸上一双眼睛虽然睁开着,但已经成了灰白色,显然没有视力。老人名叫刘明珍,今年83岁了,是这家里的母亲。在她身后,一个中年女人坐在轮椅上,手脚明显已经萎缩,一头黄色的头发加上一幅眼镜,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她叫应景芳,今年53岁了,是这家里的女儿。
母女俩将记者迎进门后,继续准备着午饭,灯光昏暗的厨房里,母亲刘明珍端着电饭锅,女儿应景芳在后面亦步亦趋地紧跟着,给母亲指着方向,母女俩配合得十分默契。
“我妈每次做饭我都必须仔细盯着,她眼睛看不见,淘米的水常接不住,往外流了她都不知道。”应景芳说,母亲年纪大了,眼睛又看不见,加水、洗菜、切菜这些都非常困难。“她洗菜的时候,我就负责帮她看哪里没洗干净,切菜用手摸着还行,洗菜就不行了。”这些琐事靠着母女俩通力合作,还是能够完成的,但像插电这样有危险的事,应景芳宁肯自己吃力一点,也不让母亲去做。
应景芳窝在轮椅中,熟练地操控着冰冷的机器,跟着母亲在厨房里来回转。她看起来比普通人要矮小得多,双脚藏在了鞋子里,十根手指像婴儿一般短小无力,她说,看着母亲很艰难的样子,自己很想帮忙,但是她已经完全记不得下地走路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了。多少年前,应景芳也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孩儿,只是一场疾病带走了她对未来所有的美好憧憬。
女儿突患疾病手脚萎缩 母亲多方求医从未放弃
五十三年前,一个新生女婴降临在平凡的家庭之中,作为母亲的刘明珍满怀慈爱,抱着她就舍不得放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小婴儿也慢慢长大。童年是快乐的,六岁的应景芳正是上幼儿园的年纪。然而这样的快乐却没能长时间持续,没过多久,应景芳就总是喊手脚疼,经常疼得睡不着觉,刘明珍向单位请了假,带着女儿去医院做了检查。一番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这孩子小的时候,我就总觉得她的手脚比别人家的孩子要小一点儿,但是慢慢长大也没有发现她身上有什么毛病,每天蹦蹦跳跳的跟个男孩子一样,我也就没想太多了。”刘明珍嘴角带着一丝苦涩,她说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孩子刚上完一年级,就突然站不起来了。当时她和丈夫如糟了五雷轰顶一样,急忙带着孩子上医院。
“刚开始的那几年,我们夫妻两个带着孩子到处找医生,凡是潼南的大小医院,我们都去过,没人知道孩子得了什么病。后来我一咬牙,请了长假带着孩子跑遍了重庆、遂宁、成都,能找到的中医、西医,我都去找了,后来有个医生说孩子得的是内风湿病。”刘明珍说,知道应景芳究竟患了什么病之后,四处打听治疗方法,陆续找了无数个医生,试了不知多少种方法,依然不见任何效果。
“我听县医院的一个老医生说,有一种草药吃了对孩子的病有好处,我满心以为孩子有救了,去买了好多草药回来,孩子吃着还是不见一点好转。”说到这里,刘明珍已经泣不成声,她的双手颤抖着,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佛珠,仿佛回到了当年,无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现实。而当年正在经受病痛折磨的应景芳也同样无法接受,那时她才7岁,看着自己日渐萎缩的双手双脚,终日以泪洗面,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刘明珍日日陪在女儿身边,每天帮她按摩、擦身,开导着她。
“刚刚发生这种事的时候,我是完全绝望的,我每天都哭,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能上学,无法出门,没有人帮我的话我根本没办法生活。那时候都是家人陪在我身边,每天安慰我、开导我。”应景芳回忆说,为了给自己治病,母亲四处借钱,已经欠下了不少债务,所有的亲戚朋友已经没有人敢再借给我们家钱了。为了能够继续给她治病,母亲跑到码头上做起了搬运工,和身体强壮的男工干着一样的活儿,晚上回家,拿筷子的手都在颤抖。尽管这样,刘明珍依旧没有放弃已经残废的女儿。
父亲早逝 母亲的陪伴与支持让女儿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最艰难的时光总算是过去了,应景芳经过不知多少次地练习,终于可以靠自己吃饭、上厕所。正当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1991年,应景芳的父亲去世了,这无疑又是一个晴天霹雳。为了走出悲伤,应景芳整日整日地看书、沉默,刘明珍退了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女儿身上,每天陪在女儿身边,母女俩花了很长时间才从悲伤中走出来。从那时候起,两个人就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也是在那件事之后,应景芳凭借着聪慧的大脑,学了不少生字,并且开始慢慢写文章,把内心所有的思绪都写了下来。
刘明珍看到女儿的转变,一边心疼,一边默默地支持着她,经常给女儿加油鼓劲,带给她足够的信心。刘明珍说:“那时候孩子看书入了迷,我就担心她天天这么闷着会坏了身体,经常带她到附近走走,调节一下心情。”得益于母亲的陪伴,应景芳终于放开了心中的结,开始静下心来练字。这一练让应景芳在数年后独创了一套硬笔书法,并且拿到了国家专利,让她的应氏书法小有名气。
“起初我只是把写字当成宣泄情绪的一种方法,后来母亲总说我的字写得好看,还到处跟人炫耀,渐渐就有亲戚家的小孩来找我辅导书法,大家都说我这套方法特别管用。我一想我都这样了还能帮助到别人,那为什么不帮助更多的人呢?”应景芳激动地说道。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她便向母亲提起办一个书法培训班,但遭到了母亲的拒绝。
“孩子开始跟我提办培训班,我心里是没底的,我生怕她万一做得不好,把人家孩子耽误了。可孩子一再坚持,我就寻思着让她试一试,大不了人家来找我就是了。”刘明珍说着不住地叹气,她虽然口中没说什么,但私下里四处帮应景芳打广告招学生。应景芳教学生的时候,她就负责所有的后勤工作,照顾女儿和女儿的学生。没想到应景芳这一教就是12年,从她手底下“毕业”的学生有近千人。
母亲难舍女儿女儿努力回报母亲恩情
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捉弄,七年前,原本眼睛就不太好的刘明珍彻底失明了,母女俩再一次掉入了冰窖。她们尝试着请过几次保姆,但每一个都做不了几天就再也不来了。刘明珍索性让女儿做起了自己的眼睛,两个人仿佛成了一个默契的组合,随时随地都形影不离。到如今七年过去了,刘明珍母女面对生活越来越得心应手。
丈夫去世后,刘明珍和女儿应景芳已经形影不离27年了,27年来,她放弃了舒适的退休生活,放弃了儿子许下的轻松日子,时时刻刻陪在女儿身边,她说:“我今年83了,这一生再也没有别的忧虑,只担心我这个女儿,担心她病倒,也担心我病倒了她怎么办,儿女始终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啊,我怎么舍得下她。”
而此时,应景芳也说出了这么多年藏在心里的话。当年她之所以坚持办培训班,除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帮助别人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母亲。“这么多年方方面面都是妈妈在照顾我,连出门买菜都不敢在路上耽搁,为了我以后的生活有保障,她呕心沥血挣钱存钱。我亏欠母亲的太多了。”应景芳说着,眼泪止不住地夺框而出。她说,母亲把一切都给了自己,而自己却什么都不能为母亲做。所幸生活也如应景芳所愿,她的培训班办得很成功,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医药费用,还帮母亲买了养老保险,至少母女俩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
记者手记
用平凡的陪伴书写最深沉的爱
应景芳在轮椅上坐了46年,46年来,她坐坏了无数个轮椅,也有很多人像轮椅一样离她而去,只有母亲一如既往地陪在她身边。刘明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和女儿形影不离53的时光,她没有说过我爱你三个字,但她的每一次行动、每一滴眼泪都在诉说着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爱。而应景芳尽管身体残疾,却靠自己付出比普通人多出数倍的努力去回报母亲,她们之间的爱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