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华养的肉牛。
打草、拌料、喂食——圈里几十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争抢草料,牛叫声此起彼伏。近日,在新胜镇钟峰村养牛大户刘仲华的养牛场内,一片火热的景象。
“前些年,家里穷,老母亲常年生病,儿子读高中要用钱,房子也老旧得很,日子过得有点恼火……”正在牛棚忙碌的刘仲华说起过去的穷日子,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以前的日子,和现在对比,我觉得转变有点大。日子好了,高兴!”谈及突然笑起来的原因,刘仲华自己又忍不住咧嘴笑出声来。
“穷日子”到“好日子”的转变,刘仲华认为,2014年是他们家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刘仲华一家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最开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怕别人背后议论。”说起当初自己被列为贫困户,刘仲华用“不情愿”和“无奈”概括了当时的境遇。“不想成为贫困户,但是确实家里没钱,希望借着扶贫政策,让家里日子慢慢好起来。”
穷,不怕!就怕没有发展的决心。恰好,刘仲华不缺的就是一股要发展的“牛劲”与一颗要致富的决心。
偶然的一次机会,刘仲华发现村里有一处空地,周边都没有村民,很适合养牛,这个发现让他惊喜不已。2015年,通过与帮扶干部、村“两委”商量,他到四川、山东等地考察后,向亲戚借钱、申请政府贴息贷款等,刘仲华建起了牛棚,开始了自己的养牛之路。
为了节省开支,刘仲华一家人自己动手焊接安装、建牛棚;不懂技术,就虚心请教,主动参加区里和镇上组织的养殖培训……
最近,刘仲华和妻子李建芬都忙得够呛。因为肉牛供不应求,天天都有商贩上门买牛。说话间,几辆来拉牛的货车陆续停在他家门前。“你还能卖几头?我今天需要2头。”一位收牛的商贩说,现在养殖户少,牛不好收,刘仲华是新胜镇的养牛大户,他们下乡收购第一站就来到这里。
“今年我们已经卖了20多头牛,有10多万元的收入,养牛成了我们家脱贫的‘金钥匙’。现在存栏20多头牛,今年准备再进一批牛。”刘仲华自豪地说,因为他家养的牛基本都是吃草料,上门收购的老板都高看一眼,销路不愁,价格也好。
“养牛市场前景好,一头牛能纯收入5000元左右。”刘仲华说,去年他就挣了20多万元,家里欠的债早就还上了,去年修了楼房,今年他还买了一辆小汽车。
刘仲华说,现在他养牛没有后顾之忧,每年都有技术人员免费上门给牛打防疫针、送防疫药,再加上大型动物一般很少生病,自己不用太操心。哪个阶段需要防疫了,镇里就来人了。从村主干道到养殖场的一段烂路,给村干部反映后,干部就积极协调打上了水泥路;差资金,帮扶干部就帮我申请小额贷款——说起养牛致富,刘仲华说,这全靠国家扶贫政策好,帮扶干部好。
如今,不少村民见刘仲华养牛脱贫致富,纷纷前来“取经”。刘仲华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下一步,他要升级翻盖牛舍加强牛粪处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着其他村民一起养牛、挣钱、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