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397期 >2018-04-09编印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黄兴勇——
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全媒体记者 李云喜
刊发日期:2018-04-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黄兴勇在给柠檬修枝。

黄兴勇在给柠檬修枝。


  


昨日,记者走进重庆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源农业)花椒、柠檬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枝繁叶茂的花椒、柠檬树结满了果实,一派丰收景象。“经过几年的创业、奋斗,我看到了幸福的曙光。”阿源农业总经理黄兴勇欣喜地说,今年,预计花椒可实现收入15万元,柠檬可实现收入50万元。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创新者的时代。我之所以选择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绿色发展。”谈及当初创业的想法时,黄兴勇说,平时他爱学习,喜欢看报纸、看电视,从中了解国家大事。
2014年,黄兴勇从中央一号文件中寻找到致富商机,毅然放弃经营了多年的烟酒类商业企业,决定转型,到农村去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他拿出多年积蓄创办公司。钱不够,他就采取变卖房产、向朋友借款、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300万元,在潼南工商局注册成立了“重庆阿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我们公司规划在崇龛镇柿花村流转土地2000亩用于农业开发,现已流转土地1500亩,其中规划在万佛山打造阿源农业精品园,充分利用沼液、沼渣有机肥种植花椒、柠檬、蔬菜,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黄兴勇介绍说,当年,他们已在万佛山栽种花椒800亩、柠檬500亩,后来又栽种了李子、桃子、春见等果树,确保四季有果可摘。
为把绿色生态农业做大做强,黄兴勇广泛运用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新技术,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操作规程规范组织花椒、柠檬、蔬菜生产,禁止使用违禁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操作记录和产品质量追溯记录体系,确保生产出的农产品绿色、生态、环保、无公害。
早期,种花椒、种柠檬只有投入没有收入,黄兴勇就在地里套种儿菜、白菜、南瓜等农作物,年收入逾20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
“去年,我们栽种的花椒、柠檬已开始挂果,首次获得了35万元的收入。”黄兴勇乐呵呵地说,今年预计可实现收入65万元,到明年进入盛产期后,花椒可实现收入600万元,柠檬可实现收入800万元。再加上种李子、桃子、春见的收入,丰厚的回报让黄兴勇看到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美好愿景。
“只有靠奋斗、靠创新,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这种辛苦奋斗换来的幸福感真的甜得很!”黄兴勇说,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世间一切美好生活都要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只有脚踏实地地干才能把创业美好愿景变成现实的美丽风景。
“黄兴勇真是好样的,他来我们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带领群众一起增收致富。经过几年发展,硬是把座座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把生态农业做成了群众的致富产业。”崇龛镇柿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勇介绍说。
2015年,阿源农业被评为“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龙头企业”;申请的“益源寨”商标,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

建立“乡村振兴”与
“种养结合”长效机制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仅种果树绿化山川还不够,还要建立‘乡村振兴’与‘种养结合’的长效机制,让‘种养循环’真正成为未来农业变强、农民变富、乡村变美的重要抓手。”黄兴勇说。
为此,黄兴勇与朋友合作,在潼南工商局注册成立了重庆隆旭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5000头。同时,公司又投入100万元,购买环保设备,修建大型沼气池,将猪粪水通过沼气发酵处理后变成有机肥,用作果树、蔬菜肥料。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阿源农业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相得益彰。记者在阿源农业种植基地看到,成片的花椒、柠檬、李子、桃子、蜜柚、春见,因为施用了有机肥,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有的已挂满了果实。
为搞好循环利用,黄兴勇在区农委、区水务局及崇龛镇的大力支持下,在基地修建了提灌设施和蓄肥池,在地里铺设了管网。“我采取的是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哪片地需要浇灌、施肥了,基地工人只需打开管网闸阀,科学控制好时间,一切就OK了。”黄兴勇说。
据区农委土肥专家介绍,沼液和沼渣是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含有植物所需的多种水溶性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还含有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多种氨基酸和消化酶等活性物质。
据测定,沼渣是一种迟效、速效兼备的肥料。它的腐熟程度高,果园、菜地施用后不仅能显著地改良土壤,形成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增强土壤抗冻、抗旱性能,减少病虫害发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肥”。
在当前果树无公害栽培中提倡结合生态能源建设,大力施用沼肥是非常有益的。据试验,用沼肥种柠檬、李子、桃子、蜜柚等果树,果树新梢发得早、壮、齐,叶片厚绿,落花落果少,且果实个大、均匀、甜鲜,外观色泽好,耐储藏。
沼液和沼渣不仅可以用作基肥、追肥,还可以用作叶面喷肥,用途广泛。“由于建立了‘种养结合’长效机制,既解决了单一生猪养殖产生的猪粪水污染环境问题,又解决了种植基地缺有机肥的难题。仅此一项,公司每年节省肥料成本50万元以上。”黄兴勇说。
2016年,阿源农业申报的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生猪”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年还被区科协命名为“循环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产业扶贫
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家,就应该带领贫困群众一起奔小康。”黄兴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崇龛镇柿花村是全区50个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黄兴勇情倾帮贫扶困路,他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柿花村的贫困户种花椒、柠檬,使每户贫困户家里都能发展一个可以持续增收的农业产业。
贫困户夏清秀家有6亩山地撂了荒,黄兴勇见了十分心疼。他主动上门做工作,把她家的土地全都流转过来。同时,还让夏清秀在阿源农业当工人,每月至少可以领到1200元工资。
贫困户夏洪绪自从到阿源农业当了工人后,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很快成为技术骨干和领班小组长,带领贫困户在基地管护花椒、柠檬、蔬菜。他还介绍妻子到阿源农业做工,两口子年收入近3万元。
不仅如此,黄兴勇还采取生猪“托管代养”模式,让贫困户“坐地分钱”。“现在有黄兴勇的隆旭养殖公司帮忙免费代养这6头猪儿,喂肥后,还有公司专门负责收购,收购价比市场价还高5%。我啥子都不用操心,就可以收入3000来块钱!”贫困户蔡昌映满心欢喜地说,“这确实是包赚不赔的好事哟!”
贫困户一不出饲料,二不出劳力,只管“坐地分红”。仅此一项,贫困户每年至少可以分得1500元红利,这就相当于是黄兴勇每年送给贫困户的“大红包”。
据柿花村负责人介绍,该村共有建卡贫困户9户,建档贫困户20户,如今都通过“公司+农户”、生猪“托管代养”这种扶贫模式为这些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