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173期 >2018-04-11编印

科技让春耕更智慧
潼南“神器”农田显身手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刊发日期:2018-04-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潼南“智慧农业”登上央视。

潼南“智慧农业”登上央视。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付海霞)“哇!快看,我们潼南的新闻上央视《新闻联播》啦!太厉害啦……”4月9日晚,我区桂林街道北城天骄小区付林一家在观看央视《新闻联播》时惊喜地感叹道。
  原来,4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特别报道了科技让春耕更智慧之重庆:“神奇”农田显身手。其中,潼南凭借高科技助力春耕生产报道时长近2分钟,点赞我区发展“智慧农业”取得的骄人成果。
  在这条新闻里看到,我区桂林桂林种植基地里,农户钟景富正在遥控机器人进行开沟施肥,机器人发出“轰隆、轰隆”之声在农田里不停地作业,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一个小小的遥控器,一台大大的机器人,成为今年春耕的一抹亮色。
  钟景富告诉央视记者:“这款机器小巧,操作起来方便灵活,开出来的沟比较深,也比较均匀,有利于排水或施肥,特别适合丘陵地带。一台机器能够顶三四十个劳动力,一年能够给种植户节约五六万的成本。”
  钟景富给央视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前10个人一天只能开沟1亩地,如今只需1人遥控机器,每天可以开沟20亩,运用高科技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从而提高了耕作效率。
  新技术不仅用在耕种上,也用到了生产管理上。我区柏梓镇草莓大户叶立川正在自家的草莓大棚里安装无线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安装完毕后,叶立川向央视记者展示:“通过这部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控草莓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并进行远程管理。”“以前早中晚都要在这里守着,现在我只要把手机打开,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对这里的情况一目了然。”
  随后,央视记者伍黎明在采访潼南区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刘君权时,刘君权表示:“智慧农业不仅有助于解决目前,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产量更多,投入更高效,全程可追踪的这么一个长远目标。”
  据报道,目前重庆采用新技术耕作的农业村已达1千多个,合作社2千多个,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
  许多市民在看到央视《新闻联播》独家报道潼南后,纷纷为家乡点赞。“厉害了!我的潼南!又上《新闻联播》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果然名不虚传!咱们潼南积极引进农业新技术,提升农业发展科技支撑力和现代化水平,期待潼南越来越好!”网友@潼之心在看到《看潼南》APP转发后留言道;网友@飞飞在看到潼南手机台转发后评论道:“当前咱们潼南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要在继承和发扬过去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坚实基础上,推进农业绿色循环生产,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强化农业科技运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支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给农业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效增绿为导向、增值增收为目标、创新创业为动能,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同时,积极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显示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