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策划总第164期 >2018-03-29编印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访区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廖世祥
刊发日期:2018-03-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廖世祥接受访谈。

廖世祥接受访谈。

区扶贫办干部进村慰问贫困户。

区扶贫办干部进村慰问贫困户。


  

全媒体记者 兰龙
  2002年,潼南被确定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经历了整村推进、整村脱贫、片区开发、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五个阶段。2015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全区有50个贫困村,15353户贫困户、50272名贫困人口,当年年底通过市级脱贫验收,2016年4月,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潼南区退出扶贫开发重点区县(渝扶组发〔2016〕2号),标志着潼南正式在全市率先脱贫“摘帽”。
  从2016年开始,我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由脱贫攻坚转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那么,为深化脱贫攻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区制定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工作又将如何开展?近日,区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区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廖世祥。
  全媒体记者:廖主任,在过去,农村有的地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活条件较差,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后,多措并举,贫困村基础设施大大改善。2017年,全区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上精准发力,脱贫巩固成效显著。廖主任,请您说说区扶贫办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具体是怎么做的?
  廖世祥:2017年,我们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现状,提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目标,按照“上级争取一点、财政配套一点、社会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思路,整合资金资源,量身定做、对症下药,贫困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一是出行更便利。硬化贫困村公路62公里,修建生产便道51.2公里,撤并村通畅率、村民小组通达率达到100%,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是饮水更放心。建成镇街污水处理设施27个,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居民点(含场镇)污水集中处理率100%。整治病险水库、山坪塘等1500处。建成农村集中式饮水点47个。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80%以上。
  三是住房更安全。完成677户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基本解决了贫困群众住房不安全问题。
  四是用电更稳定。完成农网改造324公里,新增和改造配电变压器112台,完成220千伏变电站主变增容,贫困地区供电能力提高1/3以上。
  五是网络更畅通。推动“网络联村”,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新增基站47个,移动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推进广电进村,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
  全媒体记者:脱贫攻坚既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贫困群众情况千差万别,我们是如何保障群众幸福指数的?
  廖世祥:聚焦特殊贫困群体,解决看病难、读书难、就业难等问题,让他们生活的更有质量。
  一是在健康扶贫上,资助3345名因病致贫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救助917人次,投入378万元为所有贫困户购买精准脱贫保险。
  二是在教育帮扶上,2017年,拨付398万元资助796名贫困大学生;为2440名困难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1905万元,其中建卡贫困大学生111人;为5281名建卡贫困中小学生免学杂费、补助生活费等1038万元。
  三是在就业扶贫上,结合贫困群众需求和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2017年组织105人到市扶贫办基地校参加技工培训,40人参加致富带头人、创业、公益培训,开展蔬菜种植、养殖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338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110人。
  四是在社会扶贫上,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万余名志愿者走村入户;鼓励包帮干部携家人、朋友对贫困户进行“组团式”帮扶,实现由“一对一”向“多对一”转变;组织引导社会力量采取扶贫捐赠、劳务输出等多种方式参与扶贫,2017年接受捐赠1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同时,加强低保兜底管理,累计将5222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确保应保尽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全媒体记者:扶贫是一项动态性工作,脱贫摘帽并不代表脱贫工作的结束。我们又是如何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
  廖世祥:我们在帮扶贫困群众的同时,以产业培育为重中之重,注重培养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增强“造血功能”,形成镇镇有特色,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良好局面,让贫困户脱贫更加稳定,更有尊严。
  一是打造试点示范。积极探索整镇产业扶贫试点,在宝龙、田家两镇对所有建卡贫困户实施主导产业全覆盖,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购买经果种苗、畜禽幼崽,并派驻农业科技队伍进行技术支持。
  二是推动股权改革。将财政投入资金以股权的形式量化到项目业主、村集体和贫困户,年底按股分红,确保长期有收益。比如,我区新胜镇20户深度贫困户以每亩土地折资8000元入股盘姜农业股份公司,每亩在确保每年500元租金的基础上,每年年底还可分红1000余元。
  三是实行龙头包帮。广泛开展重点龙头企业帮扶贫困村行动,组织10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定点帮扶50个脱贫村,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个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或种养大户,贫困村共发展各类经营主体420家。比如,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为55户深度贫困户托管代养生猪,贫困户一边打工、一边学艺,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是解决资金难题。以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融资难题为重点,深化小额信贷扶贫,2017年完成736户贫困户发放贷款3666万元。
  五是实施“商贸旅游+扶贫”工程。推动电商扶贫,贫困村电商网点实现全覆盖,交易额达到1.5亿元。以举办菜花节、柠檬节、桑椹节等特色节会带动,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景区内贫困群众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的重大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绣花功夫”真扶贫,扶真贫,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建立贫困户参与和受益机制。二要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机制,积极推进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股权化改革,着力提高贫困户受益覆盖面。三要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每年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以上,解决贫困地区路水电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四要强化就业扶持,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五要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建立城乡医保资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为一体的健康扶贫综合机制。六要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确保贫困户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或失学。七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八要全力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确保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九要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推行景区带村、企业带户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十要支持金融扶贫工程,每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我区5万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