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时政·综合总第162期 >2018-03-27编印

现场问诊开“药方” 上门服务解难题
古溪镇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
刊发日期:2018-03-27 阅读次数:167 作者:  语音阅读:
了解油牡丹长势。

了解油牡丹长势。


  

全媒体记者李扬唐苠涵
  用脚步感知百姓冷暖,用实干呵护企业发展。自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开展以来,古溪镇全体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市委、区委统一部署,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走进企业社区,走向田间地头,与群众攀“亲戚”,和企业结“对子”,在全镇形成了听基层声音、为百姓办事、帮企业解难的良好氛围。

解决企业用地问题
  双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古溪镇的一家重点农业企业,2015年,公司在华佗、玉家和龙滩三个村流转土地近万亩,打造油牡丹产业园,通过几年的发展,7000亩油牡丹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并在区内外远近闻名;同时,公司还吸引了当地160余名群众在基地就近打工,群众一年在基地的务工收入平均超过7500元。
  3月23日一大早,古溪镇党委书记邓元洪就来到双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油牡丹基地开展走访调研。调研中,公司负责人唐浩森反映,由于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设施用地不足已成为制约基地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严重影响公司下一步的发展。
  针对唐浩森反映的问题,邓元洪当场为他开出了“药方”,“你提出的用地问题,有三种解决方案,一是用地票交易,17.8万元一亩;二是用一换一,拆一百个平方建一百个平方;三是用设施用地的方式来解决,不超过租地规模的百分之三”。
  对于这三种解决方案,唐浩森说,“我综合考虑了一下,觉得用设施用地的方式解决我们的用地问题比较合适,有利于节约用地成本。”
  “设施用地对我们农业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由于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必须实行分块分片管理。”唐浩森告诉记者,现在设施用地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我再也不用为农资物资储藏和管理发愁了。

帮助群众发展产业
  古溪镇机关干部余秋龙,在上个月的一次下村走访中,当了解到龙滩村3社贫困户肖代平有建鱼塘发展鱼类养殖的想法,但家庭贫困、资金不足是困扰他创业的最大难题后,余秋龙马上与中国农业银行古溪支行负责信贷的工作人员联系,并一起到肖代平家中了解情况,核实他是否符合扶贫小额信贷的申报条件。
  “当时我们经过现场走访,了解到肖代平家条件十分困难,家里不仅缺少劳动力,而且也没有技术和发展资金。”余秋龙告诉记者,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及本人想发展产业的愿望,我们帮助他申请了五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
  当记者来到老肖家时,老肖说,记者同志,多亏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小余同志的帮助,我成功申请到了五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不然我这辈子想都不敢想自己还能建起这么漂亮的一个鱼塘。
  现如今,余秋龙经常和镇农服中心的农技人员一起到老肖新建的鱼塘,给他技术上的指导。
  “解决企业用地问题、帮助群众发展产业……这些只是古溪镇认真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的缩影。”邓元洪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结合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标对表,聚焦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城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