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光接受访谈。
鸟瞰田家镇。
全媒体记者 付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各种“大城市病”已经突显。人们开始向往生活与创业共融的新型空间,特色小镇适时应运而生。区委、区政府着眼我区城市布局的功能分担,将田家镇融入全区“一园三区四大片”的整体规划,着力打造田家产业重镇,充分释放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建设产城融合的示范点。
为打造产业重镇新高地,建设产城融合示范点,田家镇有哪些新举措、新思路、新方法?近日,区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田家镇党委书记刘红光。
全媒体记者:刘书记,您好!我们知道打造特色小镇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并不是所有的镇街都能打造特色小镇。那么,咱们田家镇在打造特色小镇中,有何“特色”之处呢?
刘红光:我们田家镇的特色之处,主要有这三个方面。
一是交通条件优越。田家镇作为潼南的“东大门”,渝遂高速、南泸高速(潼荣高速)、城际铁路等穿境而过,308线、田塘路等省市干道纵贯我镇,是连接省市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高新区南区到东区的连接道路也即将启动建设。
二是自然生态良好。辖区内琼江河自西向东经过田家镇垭口村、小桥社区等地流向太安、塘坝方向,水源条件较好;墩子河、观音桥、面房湾等4座小二型水库水质优良;全镇森林覆盖面积达到镇域面积的45%。
三是产业基础雄厚。潼南高新区东区(田家特色工业园)依托渝遂高速田家互通口于2012年开始建设,规划工业用地面积6.67平方公里,目前在建区及建成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重点打造环保及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特色轻工等产业,配备科技孵化、小微企业和商贸物流等功能。同时,我们坚持农旅融合,以市级龙头企业和区级龙头企业为标杆,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规模效益农业取得较快发展,全镇现流转土地2万余亩,发展农业企业70余家。
全媒体记者:刘书记,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势头强劲的产业风口,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于如何打造田家产业重镇新高地,你们有什么具体举措和方法呢?
刘红光: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做大做强做优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总体部署,立足田家实际情况,挖掘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规划编制。我们重点在抓田家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拟定完成田家产城融合三个方面的规划方案:田家特色工业园概念性规划研究、田家特色工业园控规修编、田家特色工业园城市(滨水小镇)设计,目前有些规划已出成果,年底将全面完成。
二是抓招商引资。目前,东区已入驻企业14家,其中入驻巨科标准厂房企业9家。巨科环保、远达催化剂两家企业一期已建成投产,太锦环保、景裕电子等4家企业已建成投产。
三是抓平台建设。拟定在田家镇小桥社区1组田塘路北侧(现田家派出所旁)修建高新区东区企业服务中心,彻底改善为企业服务的环境。
四是抓配套服务。我们已开通潼南至东区的公共汽车。路线总长10.5公里的田塘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现已完工。南区到东区的连接道路即将动工建设。
五是抓乡村振兴。做大做强做活旅游产业,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原生态产品供给与城市大量消费需求的无缝对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促进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媒体记者:特色小镇是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叠加,是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是“产、城、人、文”一体化的新型空间。田家镇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有哪些具体行动呢?
刘红光: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行动:
一是不断增加社会民生事业投入。2017年,我们镇投入530万元新建和整治山坪塘97口,硬化村级道路15公里,镇政府到各村公路通畅率达100%;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率100%,群众生产生活幸福指数逐步提高。
二是切实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新建田家场镇文化健身广场;田家、永胜、兴隆场镇三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在小石社区、老庙村、罗汉村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试点建设,每年投入近80万元对垃圾实行集中统一转运管理。
三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治气”有力,严把项目准入关,拒签污染重、环境安全隐患大的项目;“治土”有方,开展农用地污染防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治水”有效,全面落实“河长制”“一河一策”,18名河长到岗到位。实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时监控全覆盖,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全媒体记者:从某种程度来说,特色小镇的运营更像是管理一个小型的城市经济综合体,在这运营管理之中,如何盈利一直是众人关心的问题。可以请您谈谈,咱们田家产业重镇将如何开启盈利模式吗?
刘红光:特色小镇:特色在于产业,考验在于运营。运营是特色小镇的核心保障,为了实现运营盈利模式,我们狠抓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拓宽税源,抓招商引资。以潼南高新区东区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实施以诚招商、敲门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积极培植税源,发展壮大现有总部经济企业,招引新总部经济企业入驻,为壮大经济总量增加“造血”功能。
二是坚持理念,抓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建”“治”“管”“改”做文章,切实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行动,让农村和场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田家。
三是创新方式,抓金融服务。在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促进金融精准科学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大数据智能化等新兴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拓展融资渠道和方式,扩大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培育和引进上市公司;扎实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全媒体记者:党的十九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田家镇在打造产业重镇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刘红光:我们将着力在田家特色工业园规划的6.67平方公里内,打造3平方公里的环保及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特色轻工等产业,配备科技孵化、小微企业和商贸物流等功能。打造3.67平方公里的以“一心、两轴、两廊、四片区”为重点的生活综合配套服务区。
“一心”即:潼南高新区东区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即:沿田塘路、中部东西向规划主干道形成的城市发展核心轴线;“两廊”即:沿滑滩子河所形成的湿地休闲公园廊道、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之间的绿化廊道;“四片区”即:产业生产区、生活配套新区、现状场镇生活配套区和仓储商贸区。
同时,依托志鑫林业建立3000亩核桃种植丰产示范基地,依托金桂园股份合作社建立800亩中药材、经果林种植基地,依托岩泉食品公司建立1700亩花椒种植基地,依托布衣农业公司建立1100亩黑山羊养殖基地。以此为抓手,打造田家产业重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潼南推动产城融合的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