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342期 >2018-02-05编印

张菊:
不忘初心 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全媒体记者谭春兰
刊发日期:2018-02-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隆冬的清晨,太阳在薄雾中刚刚升起,伴随着鸟儿欢快的鸣叫,在柏梓镇中渡村5社的鸿远家庭农场,留守妇女张琴已经开始拌料给猪喂食了。她告诉记者,每天村里都有10多个当地的村民在农场里打工干活。
  “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我看到家乡越来越多的土地撂荒,同时也了解到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过剩的情况,我心里想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当记者问起张菊办家庭农场的初衷时,她如是说。
  2013年初,在城里经商的张菊,怀着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毅然回到柏梓镇中渡村,投资100万元,租地20余亩,注册成立鸿远家庭农场,重点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当初,家里人都认为搞农业是赔本的买卖,但独具慧眼的张菊没有因为别人的泼冷水而放弃自己筑梦家乡的梦想。
  和许多返乡创业人一样,脚下的路并不平坦顺利。2013年,张菊刚养殖生猪时就遇到当头一棒,由于缺少技术和经验,1000多头生猪生长缓慢,还不时发病,急得张菊整天愁眉苦脸。但面对困难,张菊并不气馁。她一方面向养殖专家请教,一方面四处考察学习管理经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仔细摸索学习,张菊第一批生猪顺利出栏,纯收入10多万元,张菊得到了在农村发展的第一桶金。
  俗话说,花香引得蝴蝶来。生猪养殖成功了,张菊在心里思索着,养殖场很多工人都是外地请的,流动性太大,不利于农场发展,村里留守姐妹又多,如何才能调动村里的留守姐妹们一起干事创业呢?于是张菊一边扩大养殖规模,一边走村入户,做村里留守姐妹的工作,让她们在养殖场打工。
  “我现在每月在这里拌料喂猪都能挣2000多元钱,不用老公每月寄生活费了,天天还能回家照顾正在读书的娃儿。”张琴说起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日子高兴不已。
  2014年春,张菊带领村里的留守姐妹们养殖生猪出栏4000头,总产值达800余万元,企业年利润实现60余万元,促进村里留守姐妹们每人每年平均收入达4万余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是村里土生土长的人,在自身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张菊说,作为广大农村创业妇女中普通的一员,在创业的过程中,她的农场得到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区农委和区妇联的资金扶持,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她特别感谢这个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代。
  “企业既有所得,必当回报社会”。这是张菊一贯坚持的原则,近年来,她积极参与区镇妇联组织的各种活动,尽企业之所能,尽可能地为所需妇女群众提供帮助。
  2015年,张菊的养殖场还积极参与融入到党委、政府的扶贫帮困工作中。日前,她的养殖场已联系建卡贫困户9户,就地安排贫困群众3人务工,并通过开展生猪托管代养、养殖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脱贫增收,实现贫困户均增收10000余元,为全区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贡献了力量。
  “我的目标是带领乡亲,以‘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生猪养殖产业化,让更多留守姐妹加入到养猪的行列。”看着圈里长势良好的猪群,张菊充满信心地说,今后,她一定继续坚持,不忘初心,带领当地更多群众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