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139期 >2018-02-23编印

一 朵 油 菜 花 致 富 千 万 家
刊发日期:2018-02-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人在花中笑。。

人在花中笑。。


  

农家乐老板杨波:菜花节让我在家门口赚钱
  2月19日,大年初四,崇龛镇薛家村依然冷风瑟瑟寒气扑面。即使这样的天气,村民杨波也没闲着,他刚送走前来店里用餐的客人,并接到了第二天的两桌订单,正忙着准备第二天需要的食材。
  作为村里的“土著”,杨波亲身感受到了旅游业的兴起,给他们这个原本贫穷的村子带来的变化。
  杨波今年39岁,和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大女儿18岁,在潼南一中读高二,小儿子在祟龛小学读六年级,两人还有年老的双亲要赡养。以前,杨波和妻子在外务工,到全国各地的美食节去卖羊肉串、鱿鱼、酸辣粉,居无定所,收入也不高,抚养老人孩子经济压力大,两个孩子也成了留守儿童。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增加投入,对崇龛菜花景区提档升级,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太极广场、电瓶车道、水上娱乐码头,整治人行便道;开发直升机空中赏花、水上拓展等娱乐项目,将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旅游致富新模式,引导村民逐步吃上“旅游饭”。
  杨波老家的屋前,政府为他们修起了宽阔的马路,人行道上贴上了好看的漏水砖。眼看村里游客越来越多,这让杨波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和妻子决定端起“旅游饭碗”。
  2016年,杨波拿出所有积蓄,在陈抟山接待中心旁的宅基地上,建起了3层楼的小洋房计划开办农家乐。2017年初,农家乐建好,共有21间住房、40张床,同时配备有厨房、餐厅,供游客食宿,取名为“友缘农家乐”。
  “2017年菜花节期间,我已经尝到了‘甜头’。一个月的时间,我家的农家乐就赚了八九万元。”杨波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菜花节期间,他准备再新建2座“蒙古包”,供游客休憩,挣更多的钱。
  “现在收入比以前高多了,菜花节期间就能挣全家一年的费用支出,游客少的时候,我和妻子再外出搞点饮食行业,一家老小的生计完全不用发愁。”杨波喜滋滋地说。
  一朵油菜花的“蝶变”,让崇龛人民尝到了农旅融合的甜头。随着游客量日益增长,如今崇龛景区内有近50家农家乐、客栈供游客食宿。
  “现在生活好过了,想吃什么买什么。”杨波笑容满面地说,“正是有了旅游节会,才有机会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听说政府还将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今后我可以常年守着这个农家乐做生意陪着家人孩子,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
榨油坊坊主薛建刚:游客都说我的菜籽油好
  一朵小小的油菜花,使崇龛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大镇,既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也为当地的榨油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月19日一早,记者来到崇龛镇风雨廊桥桥头,一阵阵浓郁的菜油香便扑鼻而来。记者闻香寻路,走进了桥头一家榨油坊。
  走进榨油坊里,地上还堆放着不少刚榨过的菜籽残渣。
  “这是菜籽饼,可以用来做猪、兔的饲料,也可以用来做有机肥等等。这样一来,油菜的全部价值都被利用起来了。”榨油坊老板薛建刚介绍说,油菜籽要先在炒制机内翻炒15—20分钟后,炒成了牛肉色的菜籽,送入榨机中压榨。
  薛建刚说,他的榨油坊榨出的油纯度高。当着记者的面,他将一滴菜籽油滴到一张纸上,只见这滴油顺着纸片的倾斜流下,而纸片背面并未被浸透。“如果油不纯,水分太多,纸就遭浸过了。”游客们对薛建刚家榨出的油都赞不绝口。
  薛建刚一边忙着给游客们榨油,一边告诉记者,他开这个榨油坊已经20年了。榨油坊的门面房是当年父亲修的,现在他和妻子在这里常年给村民、游客们榨油。
  “薛建刚的菜籽油,在周边的区县热销。特别是菜花节,他的菜籽油更是供不应求。”崇龛镇一名干部告诉记者。
  区内外许多人慕名前来榨菜籽油,100斤菜籽,我收40元的加工费。薛建刚一边在榨油坊里忙前忙后,一边抽空告诉记者,像永川新泰公司,每年菜花节期间,都要来他的榨油坊,用车拉10多吨菜油,发给工厂里五六百名员工当福利,每桶30斤或50斤不等。
  今年,薛建刚提前准备了30吨左右的油菜籽,装了满满一库房,准备在菜花节期间为游客现榨现卖。让游客们一边买油,一边欣赏传统的榨油技术。
  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榨油坊一天可榨一吨菜油。“自2018年首届菜花节后,我每年能多挣10多万元。”薛建刚一边说,一边爽朗的笑着。
  他十分自豪地说:“以前我住的是破旧的瓦房,现在我在崇龛街上一个叫‘明月社区’的农民新村,新修了200多平米的小洋房,还有了一笔不小的存款。”
  在崇龛镇,像“琼江榨油坊”这种规模的榨油坊,还有10来家。
  油菜籽加工,拓宽了崇龛镇油菜相关产品的种类,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让崇龛镇种植的数万亩油菜籽找到了销路,富了一方百姓。
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夏林森:在金色的田野上收获希望
  近年来,不少人看见大片土地荒芜,开始通过从散户中流转土地来实现集约化经营,搞规模化种植,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试图从中寻找生财之道。崇龛镇石庙村夏林森便是其中之一。
  夏林森和妻子刘兰与记者聊起了他家的油菜种植、为集约化土地提供服务的致富经。
  夏林森和妻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崇龛人,夏林森是石庙村人,刘兰是柿花村人,两人是小学同学,20岁时开始恋爱,现有一子一女。夏林森从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回乡承包土地种植油菜、高梁和冬瓜,并与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潼南区映宏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挖掘机、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化服务。
  夏林森说,他们既是土地流转的种植大户,又成立了农机服务组织。2017年,他们在祟龛长寿村、薛家村等村承包了1000余亩土地,种植油菜、高梁和冬瓜。
  刘兰介绍,在他们基地,油菜种植完全按照机械化技术路线实施作业,农机深松整地,能够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雨水渗透能力,有利于农作物根系下扎,促进农业增产,油菜进行生产机械化直播、秸秆机械化还田等。农业机械既服务于自己的基地,也服务于其它的种植大户,主要是出租给崇龛的油菜种植大户。
  “去年一年,我们合作社纯收入是50多万元。”刘兰自豪地说,“我们承包土地搞种植,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做了6年了。这几年合作社的设备逐年增多,现已拥有约200万元的农机设备了。”
  夏林森介绍,他致富后,在崇龛镇镇上最好的小区“花都名城”买了200平米的新房。眼瞅着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看着1000余亩土地上郁郁葱葱的油菜花,他们几个股东都笑得合不拢嘴。
  潼南菜花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十届,陈抟故里·崇龛花海早已声名远扬。
  “近年来,崇龛镇因为菜花节名气大增,种植大户们通过从散户中流转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的越来越多,我们合作社的农机设备才有更多的用武之地,赚的钱一年比一年多。”说起菜花节给他和村民带来的好处,夏林森喜形于色。
  他表示,村民们不但可以领取土地流转费用,而且可以到种植大户处打工,还可以在菜花节期间销售自家的特色农产品,经济收益比以前好了很多,现在的景区农户,基本上家家都盖起了小洋楼,开起了小轿车,生活早就步入了小康。
  映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个股东也越干越有信心,他们准备扩大规模,再流转几百亩土地,同时添加设备,扩大经营范围。酒店老板黎龙:﹃﹃菜花经济﹄﹄实现创业梦想
  临近崇龛镇白沙村著名的“花街”,有一家三星级乡村酒店,老板叫黎龙,土生土长的崇龛人。这几年他嗅出了菜花节里的商机,靠着菜花节的举办,逐渐发家致富。
  黎龙,今年34岁,皮肤略黑,干炼果断,脑瓜子灵活,说话语速快。
  黎龙的父亲是一名熟练的乡村“坝坝宴”厨师,擅长做特色“乡村饭”。黎龙从小耳濡目染,手艺自然比父亲略高一筹,做起饭来得心应手。
  从2008年第一届菜花节后,黎龙就萌发了做“农家菜”的念头。
  2009年菜花节期间,黎龙花了6000元,在菜花景区租了个门市,买了四张大圆桌和几十个凳子,正式开办“农家乐”。
  “当时,除去所有成本,我净赚了2000多块钱。”虽然赚钱不多,但黎龙决定从此每年在菜花节期间都开办农家乐,逐年积累经验,肯定一年比一年挣得多。
  “2012年菜花节期间,崇龛的农家乐骤然多了起来,竞争力增强。”黎龙说,前四届菜花节他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2012年菜花节一结束,黎龙立即在白沙村著名的“花街”核心区,修建了由六间房围成的四合院。
  2013年第五届菜花节,他从早忙到晚,挣了36万元。
  2014年第六届菜花节,黎龙新修的缘相源乡村酒店正式投入使用。大红的灯笼挂在酒店四周,绿意盎然的围墙,将整座酒店连接在一起,一点也不显得生硬局促。黎龙介绍,他的酒店集住宿、餐饮、娱乐、会议等服务项目为一体,拥有各种类型房间60套,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
  “菜花节期间我的生意好惨了,来晚了的,在我这里根本住不到。”黎龙喜笑颜开地说,“那一年,我提供食宿服务,净挣约70万元。”
  现在每年菜花节,他的酒店一直生意兴隆,黎龙也赚得“心花怒放”。
  2017年,除了传统的餐饮住宿,黎龙还创办了配套的家庭农场。在这里,可划船、摸鱼、钓小龙虾、抓大闸蟹。
  如今的黎龙,菜花节期间就吃“旅游饭”,平时就做“坝坝宴”,还带着村民养虾养蟹,并收购销售到甘肃、重庆、成都……他的生意越做越宽,越做越活,带动了当地不少百姓致富。
  黎龙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他成了当地搞乡村旅游的“名人”。
  “要说这些年我们家的变化,那确实挺大的,这都是托菜花节的福哟!菜花经济让我的生活更有奔头。”黎龙感慨地说。本版稿件由全媒体记者熊潋采写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