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策划总第139期 >2018-02-23编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旅融合谱写崭新篇章
刊发日期:2018-02-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陈抟塑像。

陈抟塑像。

碧波泛舟赏春景。

碧波泛舟赏春景。

油菜花开引客来。

油菜花开引客来。

小火车带你穿行花海。

小火车带你穿行花海。


  

全媒体记者周冰娥图片为资料图片
  2月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从连续举办的10届陈抟故里菜花节可以窥见,近年来,潼南依托资源禀赋,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乡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面貌正在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的目标奋进。
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太安镇罐坝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里,地成方、路相连、沟相通,万亩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各种蔬菜瓜果郁郁葱葱。涪江、琼江两岸的坝地上,一眼望去,绿油油的蔬菜望不到边……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七大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全市柠檬产业链发展核心区,蔬菜、柠檬、粮油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市第一。新增“三品一标”21个,潼南柠檬、萝卜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汇达柠檬成为中国柠檬产业领军品牌。
  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打造重庆、成都的“菜篮子”“米袋子”“后花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近年来,我区以全国优先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突出多功能、大循环、绿色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大批量向市场提供生鲜农产品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让城里人在品尝无公害蔬果的同时,也可以到原产地领略别样的田园风光,享受不一样的特色农产品。”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拓宽农业产业链条,加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与旅游产业的“三赢”,“城里人来,不仅吃得香、耍得嗨,还能满载而归。”
  “去年辞职回来搞稻虾养殖和稻蟹养殖时,不少亲戚朋友都说我脑壳进水了,但实践证明,搞农业一点不比在城里当白领挣得少,搞农业越来越有奔头。”去年辞去高薪工作在崇龛镇临江村创业搞绿色种养殖的滕文强说,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支持,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滕文强辞去高薪工作回家搞农业在潼南已不是个例,正在为菜花节招待客人准备风味腊肉的黎龙告诉记者,从第二届菜花节起他已开了9年农家乐,如今的他,菜花节期间吃“旅游饭”,平时带着村民搞养殖,“反正我是不愿再出去,现在既照顾了家人,也挣了钱,生活过得美滋滋的。”
  农业,已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叠加效应的释放,让农业发展层次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农业已渐渐成为一项有奔头的产业。
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千名硕士进潼南”行动计划,为“三农”工作提供重要智力支撑。加快实施“千名乡村振兴人才计划”,回引农村本土人才,培养农村青年致富“领头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和乡村工匠,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据悉,截至目前,我区已制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规划,五年内计划引进硕士100人;制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社干部知识更新培训规划,五年内计划轮训5000人,去年已培训1200余人次;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划,五年内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5000人,去年已培训919人。
  通过培育、培训,全区已涌现出各类优秀人才100余人,比如全国优秀农机手杨华、重庆市农村实用人才陈春兰、重庆市现代农业建设贡献奖先进个人张建国、郑凌云等,还有研究员刘乾毅、卜云光等专家级骨干,为我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菜花开始黄了,我又要忙起来了,现在我家的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多亏了政府当初的技能培训。”说起举办了10届的潼南菜花节和自己的收入,崇龛镇养蜂户李德奎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前几年他参加了镇上组织开展的新型农民培训班,学到了养蜂技术后,开始养蜂,“潼南菜花十里绵延,花源丰富,酿出来的花蜜清香纯正,一点都不愁销路,每年菜花节期间,卖菜花蜂蜜就能收入好几万。”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农民职业化、农业产业化、技术科技化和农村环境生态化,实现了农民不出家门、不出乡门就可以就业、增加收入,昔日不令人待见的农民,渐渐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随着农旅融合在我区各镇街各村社落地,农村一改以往脏、乱、差的状况,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环境绿了,村貌美了,道路通了,溪流清了,农民富裕了,乡村已渐渐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据悉,2017年,我区22个镇(街)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并通过发展义务监督员、设置“光荣榜”、聘请“农村美容师”等方式,促进讲卫生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量变积累,以群众合力创造美丽、留住美丽,让河清水绿、村道干净、村屋整洁的村容村貌成为常态。
  看着整洁靓丽的乡村环境,崇龛镇村民们笑着说道:“发展旅游,环境好了,自己住着也舒服,喜欢这个地方的人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将农业种成景观、农家当成客房、农事变成体验、产品成为礼品,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更美化农村环境。
  “道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更加充分,回农村安居乐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今年返乡回崇龛镇创业的潼南小伙儿王松告诉记者,此前他一直在川渝等地从事旅游方面相关工作,近年来看到潼南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特别是广大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后,他决定返乡创业,“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如今在农村安居乐业一点不比城市差。”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有大作为

本报评论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振兴,“振发兴盛,增强活力”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希望的田野上必将谱写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崭新诗篇,农村更加美丽、农业更加兴旺、农民更加富庶、生活更加幸福。
  连续10届菜花节的成功举办,充分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潼南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重要引擎。面对风起云涌的社会新趋势、经济新常态、参与新组织,潼南在乡村振兴路上,必须紧紧扭住发展乡村旅游这个牛鼻子不放松,让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有大作为。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实施集聚发展,创造美丽的乡村生活空间。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聚焦“农村农业农民”,关注“生态生产生活”,在发展路径上要实施集聚战略,把美丽乡村、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整合城乡各种要素集聚发展,创造更多的美好乡村生活空间,让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集聚发力。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注重产业培育,提升供给和带动双重效应。产业兴,旅游兴,农村兴。把握人们对于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的变化和升级,以“乡村+”“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促进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在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美食、乡村特产、农事体验、农家生活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产业;通过“+文创”“+电商”“+养生”“+养老”“+体育”“+健康”“+研学”“+文艺”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培育多样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业态。在增加乡村旅游有效供给的同时,带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乡村振兴中多做贡献。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激活发展主体,实现乡村旅游的共建共享。乡村振兴,直指人心;乡村旅游,根植于人。多元的发展主体,充满活力的发展主体,是建设“幸福产业”的关键所在。要发挥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一些地方的经验告诉我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的重组,建立农民旅游合作社等是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投入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政策引导,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