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基地,研究生们对以不同方式栽培的蔬果兴趣浓厚。
全媒体记者李扬
前来参加招才引智推介会的研究生学生正在了解潼南的招聘政策。
乡村振兴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千针万线,最终都要落实到“人”。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农业农村人才的要求,也是潼南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区委、区政府印发的关于《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行动计划,促进城市人才、资本等各类资源“上山下乡”,汇聚乡村振兴力量,力争5年引进1000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到潼南工作,引导1000名以上新型农民返乡、本土人才回乡、技术人员下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年多来,各类走在行业前沿的高端科技人才向潼南加速集聚,一大批有理念、有远见,懂技术、懂市场的新农人正在涌现,他们带来的现代科技创新、现代发展理念、现代农业技术、现代经营理念犹如星星之火,正在1583平方公里的潼南大地上迅速燎原,激活“三农”发展新动能。
外引 数量与质量并重
“这里山好水好人好、宜居宜业宜游,是一座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的城市。”已在潼南工作1年多的中科院博士小刘说,我是通过潼南区2017年赴高校招聘考试来到潼南的。小刘的老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年9月入职后,单位根据区里的人才引进政策为他提供了一套90平方米的精装修住房,还安排了独立的办公室和两台电脑。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小刘,很快便进入了全身心工作的状态,现在她正在为潼南区的乡村振兴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重庆市委、市政府赋予了潼南建设全市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和引领区的职责。”区委书记曾菁华表示,潼南在乡村振兴方面,围绕近悦远来目标,实现人才振兴,着力把潼南打造成渝西人才集聚洼地。
引才,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抓,没有质量的“引”,费事费力,结果还事倍功半,引进来的人才发挥不出作用,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潼南区在乡村人才引进方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结合潼南乡村发展现状和“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通过前期的摸底调查,确定以“教育、卫生医疗、旅游、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为引才重点,以人才的梯队发展、多层次发展为努力方向,在1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事业单位公招考试”“三支一扶”行动计划、“特岗教师”行动计划、“千名硕士进潼南”行动计划、面向定向培养师范生、医学生等招录行动计划、“人才调入”、企业自引等多种方式,最终共引才242名。其中,事业单位公招为教育引进人才118名,“三支一扶”行动计划共招募8名,“千名硕士进潼南”行动计划坚持引才不惜力,奔赴12省市15所高校,为乡村农业人才振兴引进28名;面向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医学生等招入80人;通过外引调入2名,区农投集团引进高层次人才6名。
内培 素质与技能并举
7月26日,区农委农广校、市场科、信息中心联合中国电信潼南分公司,在中国电信潼南分公司8楼举办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22个镇街农服中心主任、大学生村官、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产品电商等近100人接受培训,在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过程中,(紧转3版)(紧接1版)专家们与技术人员讲解了“农技宝”和“巴渝味珍”两款App的下载、安装、信息咨询及图片(视频)上传等应用技术,同时还讲解了智能手机操作方法、手机常用软件、手机上网、电子商务等农民急需掌握的科普知识和操作技能。学员们和授课老师现场互动,气氛十分热烈,意犹未尽,下课后纷纷与中国电信潼南分公司技术人员互动,更深层次地了解“农技宝”和“巴渝味珍”各项功能。
此次培训对提升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实现农民利用手机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营销,促进产销衔接,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线上采购,促进农户与生产商对接,帮助农户获得物美价廉的农资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样,我区还通过举办孕婴师、厨师培训等,帮助女性建卡贫困户增加就业技能。家住上和镇的李秀华就是此项培训的受益者之一。“我通过参加镇和区人力社保局联合组织的免费孕婴师培训,考核合格后获得了孕婴员资格证书。”李秀华说,我现在在城里当保姆,主要工作就是帮忙带小孩,每个月能有3500元的收入。
“培训,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坚持分类、分级培训,坚持线上、线下培训‘两条腿走路’,实行个性化培训。”区人力社保局长戴红丽介绍,1年多来,我们累计为乡村教师、医生、女性建卡贫困户提供线上、线下培训8次,共有3500余人次参加培训。
据悉,我区坚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社会紧缺的职业技能人才需求为方向,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骨干社员、农业企业骨干、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作为培训重点,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来源不足问题。同时,创新培训方式,以田间学校为载体,大力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强化扶持引导,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向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到2020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00人。
优选标准与品行并用
“我是2013年大学毕业的,2014年考上了潼南区桂林街道的村官,去年我通过区里面向村官组织的事业单位人员考试,成功考到了桂林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工作。”桂林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汪子茜说,多亏了区里有针对性的组织了面向我们村官的考试,不然我可能到其他地方去找工作了。
“为打造一支作风优良、踏实肯干的干部队伍,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坚持惜才、爱才,严格干部、人才选拔标准,以政治标准为首位,以遵纪守法、品行兼优、专业素质过硬为基本要求,拿出部分事业编制定向从任满一定年限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录为事业编制人员。”区人力社保局副主任傅勇介绍,2018年通过定向招录考试,共录用5名2014年大学生村官为事业单位人员。同时,通过暑期选拔考调,共有68名乡村教师调入城区工作。
此外,我区还千方百计留住人才,先后研究修订了《潼南区人才服务证管理办法(试行)》《潼南区鼓励在职工作人员取得职业资格办法(试行)》《潼南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潼南区博士后站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人才政策,通过多种激励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在潼南扎根发芽,为潼南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政策服务性保障。
为使更多优秀人才留在潼南、服务潼南,我区在招录、引进时,努力为人才服好务,让人才少跑路、让信息多跑步,不需要的材料一律不要求提供,在遵守各项政策规定和纪律原则的前提下,压缩招引时间,为人才早日到岗、到位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