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员向周国明妻子宣传扶贫政策。
全媒体记者 蒋亮 郑三清 印茜
“刘阿姨,你家的猪卖得怎么样啊?收入还可以吧?”清晨一如往常,龙形镇红岩村第一书记王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一行4人,开始了挨家挨户定期走访,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宣传政策,嘘寒问暖。虽已过了农忙时节,但他们却闲不下来,工作队进驻3年已成为常态。
按照全区脱贫攻坚部署,2015年7月,王东、周雪明、陈江源、何书远4人组成的工作队进驻龙形镇红岩村。从解决贫困户基本生活到住房、上学、看病,从村里搭桥修路到村容村貌整治,从产业发展布局到引进项目落地,他们扑下身子走村入户,真情付出、真心服务,扎根扶贫一线,访疾苦、送政策、解民忧、帮民富。照他们的话讲,扶贫驻村就是要让道路通,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
了解群众想法才能找准脱贫的办法
红岩村位于龙形镇东南部,位置较偏远,距镇政府3公里,距潼南城区13公里。全村耕地面积达6356亩,有1145户共3496人,农村劳动力1765人,全村建卡贫困户95户共369人。红岩村有8个村民小组,其中1—4社耕种条件稍好,5—8社山高沟夹,土地贫瘠,是我区易旱地区之一。交通不便,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如何帮助当地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成了红岩村驻村工作队的一道难题。
“首先必须要了解贫困户,摸清贫困户家里的情况,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对症下药。”队员们反复思量,最后打定主意,先要摸清村情民意。于是,驻村的第一个星期,他们沿着蜿蜒泥泞的乡间小路,深入到贫困户,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打交道,与老百姓倾心交谈。汗水湿透衣背、泥水染黄裤脚……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迈开腿”,才能让村民们“张开嘴”,只有不断地走访,才能广泛倾听村民内心的真实想法,找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着力点。
“渐渐地我们就和群众打成一片,大家有什么困难,也愿意给我们讲。”队员周雪明说。经过一个月的走访调查,他们发现现阶段红岩村由于因学致贫家庭有近70%,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技术致贫也占不少比例,同时村里交通条件相对滞后。底数清了、情况明了、想法了解了,为工作队有的放矢开展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帮扶措施精准脱贫致富更有信心
“周大哥,你家的新房修得怎么样了?”近日,记者跟随驻村工作队来到红岩村3组周国明家,一栋崭新而又宽敞的新房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忙碌又快乐地修建新房。据了解,周国明是该村的建卡贫困户,家里加上父母有6口人,有一儿一女,女儿上小学六年级,儿子在外打工,原来居住的房子属于D级危房,结构上有很大问题,再加上交通不便,让家里入不敷出。
红岩村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周国明家里的情况后,积极为他争取到3.5万元的危房补助,并隔三岔五来到家里,与周国明谈心,为周国明介绍工作,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多亏了王队长他们,帮助我们把路也修通了,房子也修好了,我们对未来的期盼也大了。”周国明激动地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与自己非亲非故,如今自己“两不愁、三保障”,生活改善了不少。
对周国明家的帮扶只是个例,3年下来,(紧转3版)(紧接1版)王东一行4人晒黑了,人瘦了,脚磨破了,但没有人抱怨过一句,心里只想帮助贫困户早点脱贫。“只要他们收入增加了,生活过得更好了,我们也就开心了。”红岩村驻村工作队长王东说。
据了解,到今年11月,红岩村村级新增水泥路25公里,人行便道6公里,基本实现了社社通畅、户户通达;改造危房76户,同时加强村容村貌改善,设置垃圾转运站、垃圾桶等;争取资金对300平方米的村级服务中心重新修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就医、看书、购物等服务。同时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重点培育了‘一菜一木一药材’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