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382期 >2018-12-29编印

玉溪镇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创新传统蚕桑养殖模式,实现工厂式集约化养蚕,效益非常可观——
小蚕茧大产业 带领群众奔小康
刊发日期:2018-12-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基地务工人员正在采收蚕茧。

基地务工人员正在采收蚕茧。

基地负责人傅汝议正在向玉溪镇干部介绍蚕茧养殖流程。

基地负责人傅汝议正在向玉溪镇干部介绍蚕茧养殖流程。


  



全媒体记者周杭
  为了提升蚕桑养殖水平,去年以来,重庆市在多个区县建立了一批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今年下半年,作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承建单位之一的重庆市员都蚕业有限公司,在我区玉溪镇率先实现投产。“养蚕”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集约化蚕桑养殖是怎样一种运作模式,相较传统的蚕桑养殖有何优势,它的投产又会给当地发展带来怎样的效益呢?带着诸多疑惑,记者来到了玉溪镇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寻找答案。
新业态高产能 高密度培养优势多
  近日,在坐落于玉溪镇五通村的蚕桑养殖基地中,工人们正忙着采收今年最后一批蚕茧,大家有条不紊地把一个个蚕茧从簇具上剥离出来进行烘干存贮或销售。而在一张张层叠的蚕床上,则密集地分布着由蚕丝构成的白色蚕茧,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显示出了集约化蚕桑这个新业态的生机。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两间大约占地3亩左右的一期厂房的产茧量竟可以达到近3000公斤。“经过我们初期的称量,平均单张蚕纸(盛放巨量蚕种的纸张,简称‘蚕纸’)产量达到了35公斤以上,而我们现在培育的只是80张蚕纸的数量;从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这在全市来说都走在了前列。”基地负责人傅汝议告诉记者:“另外还有两间供育室,整个蚕茧的培育过程就集中在这几个厂房当中。”
  蚕的生长过程一般分为蚕种、蚁蚕、蚕蛹、蚕蛾四种状态,熟蚕吐丝成茧后的化蛹期就是基地所需要的鲜蚕茧产品。“别看我们现在只有两间蚕房,一间蚕房中堆叠排列的蚕台上就有高达几千个簇具,可以容纳50张蚕纸的饲养量。”傅汝议向记者详细介绍道,基地选用的是标准化的环保型塑料“方格簇具”,集成126个规则方形孔洞,器具上细细的小圆柱具有模拟和吸引熟蚕“上树”结茧的功能,这使得我们的结茧率高达98%。与传统养殖相比,不仅提高了近20%的结茧率,效率也提升了近60%,还极大地减轻了使用稻草和竹笼等编制簇具造成的污染。
  记者注意到,在布满蚕茧的簇具下方,还残留有着大量的桑叶残渣。“蚕的几乎整个生长过程都需要桑叶维持,只有它‘吃饱喝足’之后才会选择上簇,然后吐丝结茧。”面对记者的疑问,傅汝议说道。
工厂式集约化养蚕 资源利用最大化
  “‘养蚕’这个事对于很多本地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甚至能直接上手。”作为玉溪桑蚕养殖的带头人,傅汝议的家乡就在曾有“丝绸小香港”之称的小渡镇。他说,大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潼南的养蚕业曾十分兴旺。年轻时的他看到,在玉溪、古溪等很多镇里,家家户户养蚕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包括自己的家族都有养蚕的传统,这也直接促使他走上经营丝绵加工的从商路。在他看来,蚕吐丝不易,优质的丝绸更是十分珍贵。
  “以前的种桑方式也叫‘田边桑’,桑树就种在自家农田边,一户人家养一张蚕纸;但由于没有专业的养殖知识和设备,不仅效率低下,蚕茧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傅汝议介绍,传统的蚕桑养殖存在较分散、技术差、管理弱等缺点,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蚕种存活率低、蚕茧质量参差不齐等不良后果。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些短板呢?由市级相关部门推出的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规划,让傅汝议看到了希望。今年上半年,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向重庆市各区县茧丝绸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发出了关于印发《重庆市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了重庆市2018-2020年重庆茧丝绸产业发展目标。建立、巩固、辐射、带动5万亩规模化优质蚕桑基地,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蚕茧产量占全市总产量10%以上。
  “基地建设前期,我们去四川、云南等多地学习和考察了这个项目的发展情况。”在跟随市级有关专家团队参加了项目考察后,有着十几年蚕茧收购和加工经验的傅汝议十分激动:“从各地的建设样本来看,这个项目完全可以避开传统养殖的弊端,不仅能批量生产,还能极大地提高蚕茧的供应质量;而越是优质的蚕茧,价值就越高,同时,市场也越大。”
  在基地厂房的四周生长着一片面积达到了500亩的桑树群,在傅汝议看来,这是基地建设的重要一环。“这就是集约化的一个体现内容,桑树种在工厂周围,不仅便于管理,还能源源不断地为蚕的优产高产提供养料保障。”傅汝议说,这样就实现了农村生产资源利用最大化。
专业化省力化 优茧高产效益好
  “小蚕专业化,大蚕省力化。”这是傅汝议对整个蚕桑基地培育模式的归纳和描述。小蚕在恒温保湿的供育室中培育,保证优茧成长基础。大蚕则转移至拥有蚕台的蚕房,直到批量结茧。“机收效率最高,早在之前就已经完成了2600多公斤的5a级鲜茧的采收,烘干后以每公斤近100元的单价卖出1100斤,收入了11万多元。”傅汝议说,最优质的蚕茧用专业设备采收,保证质量,其次才采用人工采收方式。
  “传统的桑蚕养殖十分粗糙含糊,小蚕的培养过程也不经过消毒,这是大忌。”傅汝议向记者表示,蚕是一种金贵的昆虫,它们的生长经受不起任何的干扰,甚至受农药污染的空气环境都会增加病蚕的发生率。
  专用供育室培育优选“好蚕”。“供育室能够通过设备将两个最重要的生长条件——温度和湿度控制在最适宜蚕种和小蚕生长的状态;同时,我们还会根据蚕的生长阶段,进行4次左右的消毒处理,这都是长出“好蚕”的重要基础。”傅汝议介绍,他们的蚕种是由市级有关科研中心研制和提供的优质蚕种,从蚕种到收蚁,再到3龄小蚕的发育阶段都在供育室中进行。
  大蚕厂房批量生产成型“优茧”。“到了4龄以后的大蚕就需要转移到蚕房进行集中喂养了,同样,期间必须进行不间断地除湿和消毒,保持最洁净的环境,蚕才能结出‘好茧’。”傅汝议说,经过基地工作人员测量,今年投产的这批蚕茧的好蛹率达到了96%,其中,普通蚕茧的重量只有600公斤左右,而5a级优茧的占比则在80%以上,并且,随着技术的改进,这个数字可能继续上升。
  好环境使蚕生长周期也变得更短,在傅汝议眼中,这就是潜藏的效益。“在南方,每年的5——11月是蚕的最佳养殖时机,工厂式生产使蚕的生长周期比传统养殖缩短了近10天,这样用同样的时间,我们至少能比传统养殖多养一批。”傅汝议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前厂房仍在建设中,明年就将扩建至6个蚕房,那就是300张蚕纸的饲养量。按照现在的数据,300张蚕纸就可产5a级优茧约9000公斤,仅一批优茧的销售额就可达到近40万元。而新栽种的桑树至少可满足四批蚕的食量,这样,年销售额可达到200万元以上,满产后可达近300万元。
贫困户家门口打工 增收致富有新路
  玉溪镇五通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仅贫困户就有170余户。新产业的发展是否会为当地的贫困户带来新变化?“在基地务工的人员有很多都是贫困户,养蚕时节,我们的务工人员能达到200多人,而贫困户占比达到了近50%。”傅汝议说道,基地的常驻工人中,贫困户的用工比在70%以上,有40多人。
  在蚕桑基地中,今年刚到这里务工的梁庆华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十分有干劲,养蚕高峰期,工作量会稍微大一些,但收获也大,他每月的工资有近3000元。据傅汝议介绍,基地的四季日常管理和旺季喂养、采收工作都需用工,淡季在蚕桑基地务工的人员平均工资在1600元/月左右,而5至11月的旺季则超2000元/月。
  不仅如此,蚕桑基地的建设中还包含了一个更大的经营计划,傅汝议称它为“以租代包”。“未来,我们计划将蚕茧的生产厂房以每平米为单位,按照贫困户优先参与的原则,‘租’给普通群众;我们还提供蚕房、蚕具、小蚕供育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服务,通过蚕茧销售获得的收益,也将按照约70%的比例分配给大家;作为交换,他们只需租给我土地和在基地务工,不花一分钱,就能当上‘小老板’。”傅汝议表示,这个计划得到了很多村民的认可,现在已经有一批贫困户正在接受培训。
  作为全市规划项目,玉溪镇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业态新、技术新、运作机制新”的产业特点正在逐渐凸显,新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在基层发挥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发展辐射周边。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它不仅仅能够达到提升桑蚕养殖水平的目的,也会为周边群众照亮一条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