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志鸿与石雕相伴。。
全媒体记者 印茜
沿着玉溪镇的小路走到村庄附近,只见道路两旁都是石刻材料,顺着往里,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师傅正坐在他的小桌前,专注地对着一堆石头敲敲打打,四周的展示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石雕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眼前的这位老师傅就是莫志鸿,已近花甲之年,但对石雕艺术的热忱毫不衰减,提起石雕,他滔滔不绝。
“要做出一件精美的石雕艺术,就要从选材开始,再根据材料的样式来造型、勾画,精雕细刻,直到产品完工。”莫志鸿介绍道,单就手头上的专业工具就达数十种,完成一件作品花费的时间短则两个星期,长则两三年不止。
手艺人坚守初心不忘始终
石雕是一个精细活儿,也是一代又一代传统手工艺
的传承。莫志鸿是家族石雕艺术的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就对美术有浓厚兴趣,且立志要为家乡的石雕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凭着对美术行业的敏感,年少时在玉溪文化站写板报成为他的第一份工作。
“由于从小耳濡目染,所以并没有花很长时间,就从一个石雕艺术门外汉,到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并用灵感把它们打造成一件期待中的艺术品。”莫志鸿说:“石雕雕刻技艺的奥秘在于学会与‘石’对话,加工不同质地的石头,要先学会辨认石头的质地。”
为了提高手艺技能,把石雕工艺做得更好,他选择“走出去”,到济南、惠安、大足等地向业内名师学习,在打磨石头的同时,他也在打磨自己。十余年间,他的石雕作品展示在各个地方,更有外销出口,获得大大小小的奖章荣誉不计其数,做出了一番自己的成绩。
手艺成熟后,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2002年,他回到潼南这片他熟悉的热土,用匠心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石雕作品,实实在在为当地百姓、为家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莫志鸿回乡以来,他的石雕作品就一直口口相传,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好评。这次我们玉溪镇广场需要用石刻艺术方式做出‘二十四孝图’,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现在已经完成了一部分了,效果特别好。”玉溪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青攀谈起这位手艺人也是赞不绝口。
“守”艺人攻坚克难匠心传承
雕刻师在常年与石头作伴时,也有灵感枯竭的时候,所以,匠师们一般都会同时创作三四件作品。在对一件创作作品时突然失去灵感时,便会搁置一旁,而又对其他的作品产生灵感,这样周而复始,创作出来的作品,每一件都是个性的、创新的、独特的灵魂艺术。但这样一件作品的完成会遇到各种难题的限制。
“人物面部雕刻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你看,如果这个地方嘴角往旁边倾斜一点,人物的表情就会出现偏差,那就需要全部打磨之后重新来过,一遍又一遍,直到满意为止。”莫志鸿说,“遇到的难题可以逐一攻破,这并不是我所担心的,只是如今有机器雕刻后,再加上新兴产业的竞争,对传统手工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作为一个纯手工雕刻技艺已经完全满足不了这个时代的进步速度,雕刻工艺越来越趋向机械化发展,需要纯手工制作的少之又少,传承人更是无处可寻。”
由于石雕雕刻在创作过程中,属于苦力活,且环境较为恶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不了这种苦,而选择其他谋生的机会。说到手工石雕的传承,莫志鸿的言语中难掩失落,但他认为,在他的心里,石头的敲击声和打磨声是他生命中最为美妙的音符,自己也会一直做手工石雕并传承下去。
一代代匠人,有人选择离开,亦有人留下,留下来的莫志鸿说:“石雕展示的是人的灵感与意念,我享受创作的过程,不会离开这里。等再过几年,我就把历代的忠臣良将、孝子贤孙这些有中国传统意义的东西做成精雕作品,让后人感受我们当代的石刻艺术。”
他将用自己的一生,来守住这门传承千年的石雕技艺,或许,这就是一代守艺人对坚守石雕技艺的态度和彰显出来的传承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