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古镇文艺队在仙鹅村演出。
中国文化报记者 侯文斌
“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百合文艺队日前在该区贫困村月山村参与政府购买村级公共文化演出服务活动中表演的男女对唱《不忘初心》。
当日,月山村文体广场热闹非凡,虽是寒冬,但所有活动参与者仍兴致盎然,舞蹈《今朝农村美如画》、莲萧《潼南是个好地方》等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节目将整个偏僻的小山村烘托得热闹而喜庆。
对于这种村级文艺演出,月山村的老百姓并不陌生。潼南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地处川渝经济区腹地中心,辖22个镇街,总人口达103万,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2014年之前,全区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实际面积为18675平方米,平均下来,万人仅拥有274平方米,远不能满足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此,潼南区政府决定每季度为各行政村购买1场村级文艺演出,将文化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以保障民生福祉。
购买村级演出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潼南区不断创新文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广覆盖、保基本、促均等、可持续、受欢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自2014年7月以来,潼南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政府购买村级公共文化演出服务试点工作,每年为全区281个行政村各购买4场文化演出,每季度1场,将文化演出免费送到群众的田间院坝,实现“零距离”服务。
截至目前,全区共向桂林街道联韵文艺队、龙形镇紫薇民间艺术团等31支民间文艺团体购买村级公共文化演出服务3372场次,演出人员达600余人,观众达105万余人次。小渡镇百合文艺队负责人说:“每次演出现场观众都笑声不断,大家说,节目里说的都是他们身边的事儿,所以看起来易懂、开心。”
如今,各村群众已将这种演出当作“必备餐”和“家常菜”,每季度都相邀前往观看演出。月山村三社村民陶祖汉说:“演出很精彩,大家每次看了之后都很开心,感谢党的好政策。”
据了解,潼南区村级公共文化演出参演人员是区文化馆和所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现有从业人员的6倍,每年实现村级演出1000余场,每支团队演出近40场,政府购买村级公共文化演出服务试点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多元化购买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2015年6月,潼南区政府购买村级公共文化演出服务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潼南区针对困难家庭子女艺术教育启蒙培训、进城农民工阅读需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等开展了相关调研。通过走访基层,收集群众意见,最终确定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村级公共文化演出服务为主体,新增政府购买艺术培训公益服务、品牌文化活动服务、传统文化服务,形成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1+4”项目,并在全区全面实施。
据了解,潼南区近年来向伊曼艺术培训中心、七彩琴韵艺术培训中心等3家单位购买艺术培训公益服务,对困难家庭子女等开展艺术启蒙培训,共购买服务12886课时,培训内容涵盖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受众人数414人;向潼南区角度网咖、千锋网吧等5家上网服务场所购买上网服务,重点服务主体为农民工、老年人等,开展服务10万小时。
同时,为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潼南区向花岩女子狮舞队、龙形周家狮舞队等购买传统文化节目180个,演出24场;购买“周末大舞台·有才你就来”品牌文化活动服务共计600余场,每周在城区两个广场各演出1场,惠及观众350万余人次。
群众乐享文化生活
随着政府多元化购买公共文化服务“1+4”项目的全面铺开,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玉溪镇青石村张大娘说:“我们村距离城区约50公里,以前去城里看演出要坐1个多小时的车,现在每季度都可以在家门口看到一场演出。政府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了。”
截至目前,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受益群众479.7万人次,年惠及群众159.9万人次,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享受服务2.23次。经第三方调查,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达94.4%。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该区公共文化服务由以前‘大包大揽、供给单一’向‘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格局的转变,带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均等化发展和效能化提升,形成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制度体系。”
潼南区文化委员会主任何胜君说:“这种政府买单、群众受益,把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送到村和社区的模式,深受城乡群众欢迎,达到了让老百姓满意、基层干部愿意、社会团体乐意的效果。”据悉,下一步,潼南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