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策划总第374期 >2018-12-21编印

四高三铁一江一机场 五纵七横十五连线
潼南:加快构建内畅外联大交通
刊发日期:2018-12-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醉美乡村公路。

醉美乡村公路。

319319国道国道。。

319319国道国道。。

潼南滨江路。

潼南滨江路。

渝遂铁路潼南段。

渝遂铁路潼南段。

潼南新涪江大桥。

潼南新涪江大桥。


  

  40年筚路蓝缕,40年春华秋实。40年,你知道潼南交通变化有多大吗?
  在历史长河中,40年不过沧海一粟。但改革开放40年来,潼南城乡却经历了沧桑之变,这一切变化是从人们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条件——交通变化开始的。
  铁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农村公路从简易公路升为等级公路,农村客运从城区集镇延伸到村村通,水上交通运输从轮渡木船变成标准化机动船舶,城市公交从土三轮转变为新能源空调车……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增加至4433.5公里,公路密度280.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平均为180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行政村通畅率、行政村通客车率、撤并村通畅率“三百”目标;现有渝遂快速铁路(含复线)57.3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每天经停潼南火车站列车共43趟;境内通航水域205.4公里,涪江航电枢纽下闸蓄水,可通航船舶达500吨级;一类通用航空机场计划今年年底启动建设。
  “十三五”以来,我区交通重点工程完成投资达117.64亿元,加快构建“四高三铁一江一机场”和“五纵七横十五连线”立体交通,全区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水路和国省道为骨架、以城区为中心、以镇街为节点、以行政村为基础,外通内联、通村畅镇、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全域交通运输网络,渝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交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潼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无到有 高速公路飞速发展

  “11年前,我从潼南到主城走亲戚,那天早上8点在25队车站开始等车,一直等到11点才有班车,去到主城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一路上还走走停停……渝遂高速通车后,从潼南驾车到主城只需要1个多小时,节约了好几个小时呢。”谈起交通快速发展带来的便利,市民左先生非常高兴。
  2007年12月,全长29公里的渝遂高速公路潼南段建成通车,标志着潼南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潼南正式进入高速时代。十多年来,潼南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发展。
  构建了高速公路黄金骨架网络。已投用渝遂高速公路境内里程29公里,设3个互通口;在建高速公路两条,其中潼荣高速潼南段75公里,合潼安高速潼南段47公里,分别计划于2019、2020年建成投用,逐步形成城区向外的便捷通道,解决了潼南的东南西出口问题,拉近了潼南与外界的距离,彻底改写了潼南外无好出路的状况。
  构建了城镇“一小时经济圈”。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乡村公路,将中心城区与各镇街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卧佛、小渡等稍远区域半小时融入城区,米心、寿桥等较远区域1小时内融入城区,在城镇之间形成了“1小时经济圈”。以前,从卧佛开车到潼南要1个小时,如今走渝遂高速仅需半小时。
  高速公路还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拉动了经济发展。据一家青年旅行社负责人介绍,渝遂高速公路通车以来,每逢节假日,大佛寺、双江古镇等景区人流量增长速度很快,游客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不少来自周边省市的自驾游、团队游。
  在荣昌工作的刘晓涛则对潼荣高速有望明年全线通车的消息充满期待,“我老家在新胜镇,回去一趟需要3个小时。潼荣高速全线通车后,回老家1个小时出头就能到。”刘晓涛兴奋地说。

普惠民生 农村公路铺就幸福

  “难得有这样的好天气,正好这一阵农闲,大家都扛起工具加入到了修路的队伍中来。”日前,记者在古溪镇熊家村4社看到,几名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修建农村便道,有的在搅拌混凝土,有的用手推车运送混凝土,有的在抹平灰浆并在上面撒上一层干水泥。该村村民小组组长熊大润也是修路大军中的一员。
  “我们家附近的路昨天打完了,马上就接着打邻居家的便道。”正在旁边锄草准备帮邻居家修建便道的村民陈大爷说:“虽然我们就在公路边,便道只有二十来米长,但修好了后,回家时也会像城里人一样,脚上不沾泥巴,进出方便多了。”
  “道路硬化可以方便群众出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全区打赢攻坚扶贫战和美丽乡村建设。”区交委主任张红军说。
  据了解,近年来,潼南把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结合精准脱贫工作,以建设“民生路”“民富路”“民心路”为目标,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超过70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超过5亿元,改善了沿线10余万群众的出行条件,带动群众增收数十亿元。
  “公路通,百业兴!”一条条平坦笔直的农村公路,镶嵌在一片片沉寂的田野和一个又一个村庄,打破了农村自然封闭的状况。一个以城区为中心,镇街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网络基本形成,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乘车难问题。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
  这些成就的取得,放在改革开放初期来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改革开放初期,潼南农村公路大部分为简易公路,部分线路铺装砂石路面,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湿路滑。“十一五”以来,区委、区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农村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公路建设成为惠及群众最多、惠及效果最为直接、老百姓最欢迎的重大民生幸福工程。

天堑通途 跨江四桥飞架南北

  “通车了,终于通车了!”2018年9月28日这天一早,潼城人民万众欢腾,大桥上彩旗飘扬,锣鼓齐鸣,历经两年多时间、900多个日日夜夜建设的涪江大桥建成通车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涪江大桥通车仪式。
  作为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的涪江大桥,全长576米,宽36.6米,双向六车道。主塔高156m,其花瓶型结构为重庆首创,是潼南城区继莲花大桥、金佛大桥、东安大桥之后的第四座大桥。
  “四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新涪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标志着潼南城区真正形成“四桥跨江”的畅通格局,为推动潼南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潼南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涪江、琼江,其中涪江在城区东西穿城而过,成为联通两岸的母亲河,涪江大桥作为潼南主要跨江通道,成为连接潼南南北经济的纽带。
  早些年,对于涪江上的轮渡,原涪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吴洪记忆犹新:“以前,每到赶场日,就要坐渡轮……”吴洪介绍,1992年,潼南的县城还位于涪江以南,涪江以北的古溪、玉溪、太(上)和三个镇街的人要来往涪江两岸,就必须要通过涪江轮渡才能实现。为解决这三个镇街的交通问题,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涪江大桥,以打通阻碍涪江以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而逢水架桥,也成为我区发展交通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渐渐地不需要再‘赶场’了,却想不到涪江‘轮渡’也会被逐渐淘汰。”吴洪说。1994年9月,跨越城区南北的涪江大桥建成通车。2009年12月,涪江二桥(莲花大桥)竣工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出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8月20日,金佛大桥建成通车,极大地拓展了潼南城市发展空间,把新老城区和大佛片区更紧密的联为一体,拉开了“一江两岸三大片”50平方公里中等城市框架。2016年7月28日,东安大桥建成通车,犹如一根巨大的杠杆,撬动南北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掀开了潼南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新篇章。四桥跨涪江,天堑变通途,随着一座座跨涪江大桥的建成,往来涪江两岸的轮渡早已完成使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桥梁建设日渐加快,交通也越来越便利,潼南城市发展再次提速。

提速增效 铁路改变出行方式

  “1980年,我第一次去上海,那时没有直达铁路,前前后后用了一个星期才到达。到了1992年,我从上海回潼南时,还得坐两天多的汽车。如今,潼南到上海直达火车,13个多小时就能到。早上出发晚上到,基本不耽搁休息。”谈起交通发展变化,常年在上海经商的市民窦先生感慨万千。“现在的便捷快速得益于铁路快速发展,要不到我这个年纪再坐几天的汽车要累趴了。”窦先生笑着说。
  说到改革开放40年铁路发展变化,市民柳女士回忆说:“2007年临近春节,我有事出门,可火车票就早卖完了,没办法,只能临时去挤汽车。上汽车的时候,发现车里太挤了!”最后没办法,她先挤上汽车,送行的亲戚只能把行李从车窗给她塞进去。上车之后车里人挤人,她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两只脚都放不平,只能一只脚踩在另一只上,两只脚轮流替换,就这么站了10多个小时,两条腿又酸又涨。
  每次回想起那些年的出行经历,柳女士就自嘲:“就像是电影《人在囧途》!”“现在不一样了,每天有几十趟火车经停,随时都可以在手机上买火车票,方便自如。”
  窦先生和柳女士的经历,生动地反映了我区铁路交通发展变化历程。2006年5月1日,随着N880次首趟成渝城际快速列车驶上遂渝铁路,备受关注的遂渝铁路正式开通客运,同时也标志着潼南正式通行客运列车。现在,渝遂快速铁路(含复线)潼南段有57.3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每天经停潼南火车站列车有43趟之多,极大改变了潼南市民的出行方式,为潼南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更让潼南人民振奋的是,继遂渝铁路后,备受瞩目的兰渝高铁也将在明年动工。“兰渝高铁是设计时速高达350km/h的高速铁路,线路由重庆枢纽引出,经璧山、铜梁后从田家进入潼南,沿线经过梓潼街道、双江镇,从双江镇出境进入四川境内。”区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兰渝高铁全程采用客运专线级别的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项目建成以后,潼南到重庆主城的最短时间将缩减至20分钟左右,形成潼南城际高速客运通道。
  “这条高铁线路的修建,将使潼南与主城的交通衔接更加紧密,连通了主城,自然也就极大地缩短了与主城接轨的时空距离。”区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途经甘肃、四川、重庆两省一直辖市的兰渝高铁,将连接长江上游经济圈、黄河上游经济圈两个经济区,同时,兰渝高铁接入重庆后,也将实现与渝黔——贵广高铁、沪蓉高铁的连接,这无疑将为带动包括潼南在内的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交通保障。

外畅内联 交通发展谱新篇章

  “十五”以来,西部大开发、国省道调整、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交通扶贫建设,一系列国家投资政策机遇叠加,为潼南构筑外通内畅的全域交通网络,实现交通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按照“建设大通道、连接主干线、疏通内循环、畅通镇街村、完善管养运”的思路,潼南依托铁路、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精心打造“主动脉”与“毛细血管”循环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
  “十五”、“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集群的项目落地、空前的投资规模和建设力度,加快了全域交通网络的建设进程。先后实施了国省镇道扩容升级改造、村级公路通达、乡村公路硬化、公路生命安全防护设施、站场建设和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交通项目;推进了交通融资平台建设、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深化城市公交服务等一列改革,全域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公路通达深度和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十三五”以来,潼南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突出小康路“加硬度”,高速铁路“加速度”,高速公路“加密度”,普通干线公路“加等级”,坚持水运、航空同步发展,确定全区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总目标。
  到2020年,建设小康路1641公里,兰渝高铁35公里,实施潼荣、合潼安、渝遂扩能3条高速公路建设,境内里程152公里,升级改造国省干线203公里、县乡道418公里;实施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38.6公里,加快市郊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开展涪江航道整治和岸线码头建设并建设通用机场;全区95%以上的镇街将通二级公路,县乡道全面油化升级,行政村油化覆盖率达到87.2%,基本实现所有镇街20分钟上高速,从全区任一村民小组出发,5分钟内到达四级以上油化道路。
  修一条路可带动一方经济,编织一张交通网可拉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公路绕着产业转、产业沿着公路建”,开创了“交通+产业、交通+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潼城美食美景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休闲旅游,畅达舒适的交通为游客提供了乐游之旅。2018年潼南旅游年接待总量将突破800万人次,全区改造或新建民宿300余户,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000多个。畅达的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就医、上学,也促进了农村电商和物流服务的延伸。
  “十三五”是潼南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关键期,潼南将不断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基本建成“四高三铁一江一机场”对外大通道和“五纵七横十五联线”区内干线公路网,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100%,实现镇村社、景区、园区道路全覆盖,铁路、公路、港口、机场交通全联通,与周边6个区县均有高速公路和多条国省干线相连,真正实现“内畅外联互通”的交通新格局,谱写新时代交通发展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