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368期 >2018-12-13编印

连上一张网 打开一片天
——潼南区电商发展综述
刊发日期:2018-12-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媒体记者吴波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潼南区玉溪镇金堆村农民杨林的人生。
  今年36岁的杨林成家后便和妻子一起在玉溪镇上租店铺卖水泥钢筋。2014年,妻子偶然在淘宝网上搜了搜土特产的关键词,网站推介的土鸡蛋、土猪肉、青菜等商品琳琅满目,还不乏皇冠卖家。现代人都想吃绿色生态食品,土特产应该很受欢迎,为什么我不能在网上卖土特产呢?受到网络的启发,杨林说干就干,当年正式在淘宝网注册了第一家网店“潼南区久隆电子商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杨林的“土货”网店,年销售额已超过200万元。
  牵手电商,不仅让杨林实现了增收致富,更让潼南这个西部小城发生了嬗变。近年来,潼南农村电商发展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赋能现代农业为引领,以“互联网+”转变流通方式,推窗创新创业,短短几年,全区电商遍地开花,发展注册电子商务企业912家,个体经营户3000余户;今年1—11月,电商交易额达到34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近10亿元,同比增长26%。快递物流包裹量超过1110万件,同比增长28%。

用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农业升级
  说起潼南,人们会自然想到“六养胜地”、高新区等关键词,但更多会联系起的是“传统农业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如何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效益,扩大农业增收渠道?潼南人在不断寻找新商机。潼南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优先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区,还是国家现代农业(柠檬)产业园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重庆市首批十佳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同时,区位优势良好,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兰渝高铁、遂渝高速、潼荣高速、通用机场”构建起了“四高三铁一江一机场”立体交通格局。能不能让农产品就地上网,坐地叫卖?
  近年来,潼南围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
  坚持政策引领——区委、区政府将电子商务发展纳入商贸流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出台《潼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潼南区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潼南区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紧转3版)(紧接1版)制定系列奖励扶持政策。完善快递网络——整合韵达、百世汇通、中通、圆通等快递物流企业在潼资源,引进菜鸟物流,开展末端共同配送业务,构建区镇村三级物流快递网络,解决城乡配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
  强化人才培训——依托本酷科技、潼惠网等社会培训机构,加强与淘宝大学等单位合作,着力培养电商人才,开展电商实战训练,助推潼南产品上线。开展“千名农村电商带头人”培训16场,电商专业培训30场次,培训电商从业人员2000人次。每周一场集中培训,远程指导和一对一上门辅导服务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潼南电子商务发展由此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电商让村民致富路更宽
  一系列措施推动潼南电商创业强势发展,全区网店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通过互联网,潼南土特产卖到了全国,绿色蔬菜、潼南柠檬、有机大米,甚至连红薯、花生等“土货”,都成为了潼南电商的主打产品。
  今年54岁的唐华琼,几年前是古溪镇双庙村6社的一名建卡贫困户。大女儿有智力障碍,丈夫也已60多岁,年老体弱,唐华琼依靠种植传统作物和养殖土鸡、土鸭,由于农副产品找不到销路,卖不上好价钱,经济一度十分拮据。今年10月,唐华琼开始通过村里的电商销售土鸡、土鸭和蛋、柚子,打开了她家农副产品的销路。她说,“电商平台销售这么方便,我今后还想养更多的鸡和鸭,让它们生出‘金蛋’‘银蛋’。”
  “自镇上电商综合服务站成立后,工作人员隔三叉五上门来收货。”宝龙镇换沟村村民陈德足说,“有了电商,足不出户也能买‘土货’,他家散养的30多只鸡、30多只鸭、7只鹅,还有土里的几亩红苕全部被电商综合服务站预定了。”
  平台的发展、农户的实惠,为电商发展聚集了人气、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注入了新活力,产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玉溪镇、米心镇、宝龙镇电商服务站与科技企业联合打造“互联网+产业”实验基地;汇达柠檬在线上搭建“中国柠檬交易网”“中国柠檬交易中心”“汇达柠檬电商城”,同时借助淘宝、拼多多、微店等各种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
  区商务局局长刘伟说,通过不断夯基础、建体系、搭平台、育人才,推动了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农产品销售由被动变主动,电商让村民致富路更宽。

由“种啥卖啥”迈向“要啥种啥”
  电商蓬勃发展,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业生产也由“种啥卖啥”向“要啥种啥”转变。
  苟思大学毕业后回到玉溪镇老家,看着遍山的红薯丰收不丰产,萌生了通过电商平台卖
  红薯的想法,在参加政府开展的电商销售培训后,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红薯电商之路。2015年流转土地50亩种植红薯,2016年将规模扩大至100亩,但随着销售的增加,产量供不应求。怎么提供产量?苟思想到了签约种植。2017年,他成立了苟氏家庭农场,与玉溪当地农民签订了红薯供销合同,50户村民根据订单在地里种植红薯300余亩,每年增收5万余元。
  电商带动,农产品销路不愁。“要啥种啥”也改变曾经的散种、单一种植模式,进而向规模化、特色化农业发展。
  2018年,我区与阿里巴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力发展农村电商,新增天猫优品店40家,仅3个月实现销售额1200多万元。阿里巴巴潼南绿智慧市场已开通潼南柠檬、潼南花椒、农村电商、优品直供、热卖蔬果5个专栏,入驻企业104家,展示宣传农产品1000余个;平台日总浏览量约12万人次,订单量3000余单,整体线上交易8764.55万元,线上线下交易约3.98亿元。潼惠网上线商家213家,孵化转型企业112家,推出乡村优品7个,上线产品经营类目13大类53小类12090件,注册商标17个,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并上线多商户系统及外卖系统。中国邮政邮乐网今年新增邮乐代购店32个,新增邮政电商专用额头10个,销售特色农产品13万余单,实现销售额500余万元。
  刘伟说,到2020年,我区电商将实现两个全覆盖:一是对22个镇街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二是行政村实现电商扶贫全覆盖。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商扶贫行政推进、公共服务、配套政策、网货供应、物流配送、质量标准、产品溯源、人才培养等体系。建成区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建设镇级电商服务中心20个,升级改造村级电商服务点50个;建成电商扶贫示范网店20家以上,培育涉农电商经营主体500家以上,培训农村电商从业人员3000人次以上;培育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3个以上,农村电商年交易额比2017年翻一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