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326期 >2018-11-09编印

今年以来我区纳入社会保障兜底5289人
惠民政策助脱贫 兜底保障暖人心
全媒体记者杨红艳王浪
刊发日期:2018-11-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低保户黄天海正在翻阅低保领取记录。

低保户黄天海正在翻阅低保领取记录。


  

  从2015年开始,我区紧紧围绕中央、市委、区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相关部署,精准识别贫困户和低保对象,结合贫困户实际需求,将农村低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类兜底保障及社会救助措施,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为贫困户“量体裁衣”,确保贫困户吃穿不愁,医疗、教育及住房安全都能得到保障。

住房兜底,让贫困户住得舒心
  “每到下雨天,反正就是大落大漏、小落小漏,家里没得哪里是干的。“家住小渡镇峡石村的黄天海是低保户,与女儿黄冬梅相依为命,由于黄冬梅一直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就往医院跑,高额的医疗费让这个本来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上世纪六十年代所修的青瓦房,修修补补已经住了几十年。
  “今年呐,我家新修了房子,得到了危房改造的补贴35000元,女儿看病也能报90%,我对今后的生活更有信心。“黄天海喜滋滋的告诉记者。
  热情的黄天海还带着记者参观他的新房子,“怎么样,这个房子看起来还是可以吧,我还要在外面刷一层白,看起更漂亮。”
  黄天海家新修的房子,虽然不算气派,但墙面平整、院坝宽敞,还有了崭新的家具和几株盆栽。
  “2017年,黄天海家的房屋被政府评定为D级危房,我们根据相关政策给他家发放补贴,做思想工作,并组织人力修建了几个月,才有了今天崭新的模样,解决住房难题,打消他家的后顾之忧。”小渡镇民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医疗兜底,让贫困户医得安心
  今年5月,家住塘坝镇的张婆婆因患肺炎等疾病,在医院住院治疗等费用高达13万元,各类报账后仍需自付5万多元。这对本已是农村低保户的张婆婆家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区民政局了解到张婆婆的困境后,将一笔2.2万元的临时救助金送到他的手中,还帮助张婆婆向重庆市社会救助基金会申请了2万元救助金,很大程度上的减轻了张婆婆家的负担。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不然我们哪里看得到生活下去的希望哟。”暖心惠民的医疗兜底政策也让张婆婆对未来的生活渐渐有了信心。
  “医疗兜底要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兜底保障应该给予困难群众更多关爱。”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中低收入家庭进行医疗救助,避免此类家庭“因病致贫”,是医疗兜底政策的一大特点。

教育兜底,让贫困学子学得放心
  宝龙镇长新村村民陈秀华的丈夫因病去世,儿子在外打零工,儿媳妇出远门再也没有回来,还有一个读书的孙子,日子过得举步维艰。十多岁的孙子刚上初中,他的生活费一时成了难题。
  得益于脱贫攻坚干部包办贫困户脱贫政策,陈秀华家被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户。
  “孙儿现在不用愁生活费和学杂费,有政府补贴,以后,读大学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能放心上学了。”陈秀华说,如今一家三口每月合计领取低保800余元,儿子在外打零工也有1000多元收入。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更不能让下一代的教育落下。”宝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区落实《关于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发挥低保兜底作用的通知》文件精神,将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通过政策宣传、对象摸排、坚持标准、规范程序等方式,回应困难群众救助需求,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着力补齐社会救助短板,加大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兜底保障政策落到实处,让贫困家庭受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相关制度要求,抓好社会保障兜底工作,让国家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区民政局副局长米刚表示。
  截止到2018年8月底,全区扶贫兜底工作成效明显,纳入社会保障兜底建卡贫困户共计5289人,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兜底任务。同时,截止今年9月底,全区共救助12.57万人次,救助金额2311.39万元,扶贫济困医疗基金救助1402人次,救助金额276.91万元,临时救助全区共救助4153人次,救助金额719.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