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323期 >2018-11-06编印

扶贫车间建村口 就业脱贫有奔头
刊发日期:2018-11-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全媒体记者米照奎李扬

  六角村位于田家镇南部,共有8个村民小组,936户、2828人,劳动力1800个。全村共有建卡贫困户106户320人,整村于2015年底脱贫。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六角村在田家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全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切实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依托“小车间”推动“大扶贫”、服务“大民生”,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道路。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田家镇六角村的扶贫车间,10多个村民坐在工位前,正忙着电子零部件的组装。一个、两个、三个……53岁的六角村脱贫巩固提升户胡银贵虽是个大男人,做起细活来,却一点也不马虎。只见他用粗糙的双手紧捏着一个不到两厘米长的磁芯零部件,沾胶、插角,仅几秒钟就完成了这道工序。

扶贫车间搬进村
  作为六角村曾经的对口帮扶单位,区工业园区管委会进驻该村后,一直在探索带领六角村长效脱贫的方式。“一个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人在外打工赚钱,这个家庭就基本达到脱贫标准。”时任六角村第一书记的胡泽江说,经过一番考察,他们决定发挥园区的优势,让企业“把工业车间搬进村”,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没想到,方案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欢迎。
  说干就干。找企业,腾场地,搞装修……不久,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入园企业中,找到一家生产手机配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愿意在贫困村开办代工车间。
  “这家企业主要从事手机数据线、充电器等配件的生产。”胡泽江回忆说,由于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加之企业也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于是他当时就提出,企业将生产车间办到村里去,既解决贫困户的就业,又能扩大企产能,还不会增加建设场地的成本。
  胡银贵是六角村村民,曾经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妻子和大女儿都有残疾,另外还有3个子女,都还在读书,属于典型的因学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紧转2版)
  (紧接1版)“我是真没想到,像我这种不能干重活的人,一个月还能赚上1000多元的现钱。”停下手中的活计,胡银贵满是感慨地说,我们家以前是贫困户,但是现在是脱贫巩固提升户了。不仅胡银贵在车间务工,妻子和大女儿也在车间上班。
  胡银贵当着记者的面算了一笔账,1个人在车间工作1天,按60元工资计算,1个月工作20天,就有1200元,他们一家3个人1个月光在车间的务工收入至少有3600元。“我家里面还喂了6条猪,养得有几十只鸡鸭,种了几亩地的经济作物,农闲的时候我还在村里打点小工。”胡银贵笑着说,多亏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不然我们家一个月怎么能增加3600元的收入哦!
  有活干,有收入。搬进村里的扶贫车间,让村里的困难群众脱贫增收有了新路子、新希望。

农闲之余进车间
  10月31日上午,在六角村的扶贫车间里,王婆婆盯着门外,随着7岁的孙子走进门口,王婆婆的脸上笑开了花。
  王婆婆边收拾着手中的活计边告诉记者,农忙的时候,她就在家种庄稼,一旦闲下来,就走进扶贫车间打工赚钱。“这不,我今天早上就是给菜地浇了水出门的。”王婆婆无限感慨地说,这份工作好啊,让我们这些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更重要的是可以照顾孙子。
  “扶贫车间进村,对于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帮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六角村党支部书记张洪介绍,扶贫车间把车间办到贫困户家门口,工作1天能获得60—80元的收入,多的能达到100元以上,1个月在里面上班20天,都能获得至少1200元以上的收入,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脱贫斗志,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自信,有了更大的获得感。
  “主要劳力外出务工,老人空巢孤单、孩子身心亚健康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张洪表示,扶贫车间的创办运行,让空巢老人、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还能照顾孩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六角村扶贫车间内的两家企业,一家从事手机充电器等的配件生产,另一家从事家具生产。两家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劳动密集型、易学易会、对年龄要求不严,特别适合贫困户就业。扶贫车间的投入使用,较好地解决了一部分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截至目前,扶贫车间吸引了52名群众就业,其中脱贫巩固提升户10户23人。
  田家镇党委书记刘红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环境,吸引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吸引更多企业在田家投资建厂,解决农村留守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让田家镇的2084名困难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