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总第353期 >2018-11-28编印

流转土地100亩,发展特色种植业,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卧佛镇横房村村民李强——
因为爱情 与菊结缘
刊发日期:2018-11-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村民在菊花基地采摘菊花。

村民在菊花基地采摘菊花。

李强正在察看菊花烘干情况。

李强正在察看菊花烘干情况。


  

全媒体记者 吴波
  2016年10月,在重庆开往江西庐山的火车上,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无暇顾及车窗外的风景,他与同车厢大多数前去观庐山真面目的游客不同,目不转睛的盯着窗外显得心事重重。他叫李强,潼南区卧佛镇横房村人,此去庐山他带着一份特殊的任务:考察当地菊花种植和产销情况。而这,都源于他与妻子间的挚爱深情。
  李强的妻子在湖南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为降低常年使用电脑对视力的伤害,妻子爱上了喝菊花茶。“妻子特别爱喝大黄菊菊花茶,每天都要泡3—4杯。”李强说:“这种大黄菊干花泡在水里,不光好喝还特别好看,虽然一朵要2—3元,一天下来得花十几块,但妻子爱喝,花钱也愿意。”李强了解到,菊花茶能够清热解火、消暑,有防止眼睛疲劳、明目养神、杀菌消炎、消除眼睛浮肿等作用,还能防止辐射、抗衰老。这么多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自己会种,妻子就能天天喝上钟爱的菊花茶了啊!正是源于对妻子的这份挚爱,李强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通过到江西、江苏等地考察,李强发现菊花茶不光功效好有市场,而且经济价值高,一些优质品种,一斤干菊花能卖到近千元。想到家乡横房村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发展特色种植业,用地用工条件都很成熟,自己又有种植花椒的田间管理经验,他决定引进菊花回乡种植。
  李强的想法得到了妻子和家人的大力支持,2017年1月,他从江西农科院买回了菊花种子,将自家的5亩地平整出来做试验田,准备试种一季。“刚开始,我对在老家种菊花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心里也没有底,所以就在自家地里试种。”李强说:“算上种子钱和平地、田间管理的费用,去年5亩地一共投入了3万多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5月,李强刚把菊花苗种下地,就遇到连晴天气,一连二十多天滴雨未下,地里的花苗早被太阳烤焉了,李强硬是顶着烈日,靠挑水浇灌扛了过来。李强说,“其实最大的压力,不是天旱,而是村民的不信任。”“我们这里的土地不适合栽菊花,就算种下去了,也开不了什么花。”面对村民们的议论,李强挺了过来,他说:“我不光要种好菊花,还要把菊花产业做大,让村民们知道种菊花也能致富,吸引周边村民来务工,带动大家也来种菊花。”
  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换来了回报。2017年,李强的5亩地收获了300斤干菊花,产值达10万元。好效益让李强吃下了“定心丸”,他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带动群众一起干。2018年,李强流转土地100亩,投入资金50余万元,建起了标准化烘干设备和包装生产线,引进了金丝黄菊、大黄菊等5个优良品种,准备大干一场。
  春华秋实又一年,不负辛勤再收获。如今,站在横房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山头向下望去,满眼金黄、遍地流金,李强的100亩菊花地再获丰收,预计产值将达150万元。菊花地里,正在采摘菊花的村民李凤英告诉记者,她在菊花基地打工,每天工作8小时能挣50元,从育苗、栽种、田间管理到采摘、烘干、来年再修枝,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既不耽误家里的农活,还能照看读书的孩子,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基地流转的100亩土地,以及常年在基地务工的30多位村民,有近一半是村里的贫困户,除了土地流转的费用,每人每月能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李强说:“一人富不算富,要一方富才算富。”
  李强的菊花产业能发展壮大,除了自己努力外,更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卧佛镇围绕菊花、花椒等特色种植业,专门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还帮他联系电商、特产店,拓宽销路。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为他多方协调,准备引进效能更好的烘干设备,扩大生产线。横房村第一书记肖洪刚说:“发展特色种植业不光能带动村民致富,还能美化村容村貌。下一步,将统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硬化和土地整治等,让菊花、花椒等特色种植业,成为横房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