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基地的种蛙。
全媒体记者 熊 潋
要想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最好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米心镇竹台村村民大规模养殖青蛙,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近日,记者在米心镇竹台村青蛙养殖基地看到,稻田上方笼罩着防鸟网,一只只青蛙在田坎上欢快地蹦来跳去,一旦有人从一旁走过,受到惊吓的青蛙便迅速跃入水里。
“这些是‘种蛙’,其它的青蛙大都开始冬眠了。今天太阳好,一些‘种蛙’跳出来晒太阳。用网罩起一是防止白鹭等水鸟来捕捉;二是防止青蛙‘越狱’。”在养殖基地里打工的村民说。“这些青蛙,在夏天的时候‘万蛙’齐鸣,像交响乐一样。”米心镇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17年下半年,养殖大户蒋朝阳在政府的帮助下,投资65万元,在竹台村10社流转土地50亩,并自费进行土地整治,养殖了一种叫“虎纹蛙”的青蛙。2018年3月下旬正式投产,2018年7月开始陆续售出青蛙,主要销往成都、重庆,目前产值40余万元。在流转的土地中,包含了贫困户蒋刚映、蒋其国、陈井明、蒋玉春的7亩土地,这些贫困户不但把荒芜的土地流转了出去,得到了一笔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得到一份收入。“现在不种地就有钱拿,不出远门就有活干,既能收土地租金,又能领打工工资,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竹台村贫困户陈井明开心地说。
竹台村10社周边有5户农民,也准备在今年春节期间流转土地,与带头人蒋朝阳共同合作,来扩大青蛙养殖规模,通过养蛙脱贫增收。
“除了产业扶贫外,对于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种养殖技术的村民,我们还鼓励他们流转土地。”米心镇党委副书记肖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地可获得400—800元的租金,另外还能获得国家种植直补金。周边企业所需劳动力多,村民只要肯干,工资50—60元/天,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
如今,竹台村产业、就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在摸索中已经实现了良性循环,为该村的脱贫攻坚创造了新动能。今后,该村还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